耐密玉米杂交种密度效应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贵兰

作者: 杨贵兰;李新海;李红;李爱军;董红芬;申毅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密度;产量;光合特性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2009 年 17 卷 03 期

页码: 107-11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研究了郑单958和先玉335在山西长治地区生态条件下的种植密度效应,分析了光合特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郑单958的适宜栽培密度为7.50万~9.00万株/hm2,在此密度下产量为13056.0~13526.0kg/hm2,叶面积指数在抽雄至蜡熟期为4.2~6.2,蜡熟至完熟期保持在2.6左右,经济产量形成期的群体光合势占总光合势的67.53%,全生育期平均净同化率为7.2~8.3g/(m2·d);最佳产量结构为单位面积穗数7.50万~8.82万穗/hm2、穗粒数524~466粒、千粒重332.0~329.0g。先玉335的适宜栽培密度为7.50万株/hm2,在此密度下产量为13714.5kg/hm2,叶面积指数在抽雄至蜡熟期4.0~5.2,蜡熟至完熟保持在2.6左右,经济产量形成期的群体光合势占总光合势的66.42%,全生育期平均净同化率为7.9g/(m2·d);最佳产量结构为单位面积穗数7.50万穗/hm2、穗粒数538粒、千粒重339.9g。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玉米品种合饲4号的选育及其不同密度下生物产量与光合特性研究. 张坤明,逯晓萍,薛春雷,董婧,李俊伟,韩平安,张瑞霞,李美娜. 2018

[2]不同密度对利民33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李瑞平,郑金玉,罗洋,郑洪兵,李伟堂,刘武仁. 2014

[3]密度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史磊,王延波,李明,徐亮,赵海岩. 2015

[4]不同耐密性玉米品种对密度的光谱特征响应. 唐丽媛,马玮,李连禄,赵明. 2013

[5]密度对高油玉米HE-2灌浆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达龙珠. 2011

[6]播期和密度对红粱丰1号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杨康林,汪灿,周棱波,张国兵,邵明波. 2020

[7]密度对大豆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程伟燕,李志刚,李瑞平. 2010

[8]不同密度杂草稻对栽培稻光合特性及灌浆进程的影响. 苏云,许晓明,李贵. 2012

[9]不同密度与缩节安用量对麦后短季棉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李伶俐,杜远仿,张东林,马宗斌,谢德意. 2008

[10]不同种植密度对南疆机采棉叶片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张娜,冯璐,李玲,李春梅,马云珍,王芳,李志鹏,万素梅,李亚兵,徐文修. 2021

[11]氮肥和密度互作对机插超级杂交稻叶型、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刘科,何爱斌,龙继锐,卢碧林,田小海,张运波. 2015

[12]机播条件下行距与密度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赵竹,曹承富,乔玉强,杜世州,张耀兰. 2011

[13]密度与播量配置对鲜食大豆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蓝新隆,萧涵,林训昌,夏春英,刘爱华,胡润芳,林国强,张玉梅. 2024

[14]西北旱作区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何海军,王晓娟,寇思荣. 2017

[15]不同株型玉米基因型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分析. 赵小强,陆晏天,白明兴,徐明霞,彭云玲,丁永福,庄泽龙,陈奋奇,张大志. 2020

[16]不同品种春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效应分析. 王斐,王克雄,关耀兵,吴利晓,张倩男,邵千顺,吴莹莹. 2019

[17]减氮配施有机物料对玉米-白菜轮作系统作物产量、光合特性和产品品质的影响. 陈云梅,赵欢,肖厚军,谢婷婷,秦松,胡岗. 2021

[18]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高日平,赵沛义,韩云飞,刘小月,高宇,杜二小,任永峰,李焕春,张鹏,梁广荣. 2020

[19]不同种植模式对玉米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连晓荣,何海军,李永生,周文期,王晓娟,杨彦忠,刘忠祥,张彦军,周玉乾. 2024

[20]一次性施肥方式在夏玉米上的应用效果. 严旖旎,石晓旭,刘海翠,单海勇,刘旭杰,张晋,刘建,李赢,杨美英.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