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年翻压绿肥对植烟土壤物理及生物性状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佀国涵

作者: 佀国涵;赵书军;王瑞;徐大兵;秦兴成;谭军;向必坤;袁家富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绿肥;土壤紧实度;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14 年 04 期

页码: 905-91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土壤的生物性状可作为评价土壤生态环境质量的指标,而土壤的物理性状对土壤的水、肥、气、热等因素具有调控作用。绿肥是一种养分全面的优质生物肥源,翻压的绿肥种类以及绿肥和化肥的配施比例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种群数量以及土壤酶活性,并对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以及生产力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研究连年翻压绿肥后土壤中微生物种群数量、微生物量碳、土壤酶的年际变化及其对植烟土壤团粒结构和土壤紧实度影响,旨在为烟区土壤改良和特色烟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3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连年翻压绿肥对植烟土壤物理及生物性状的影响;将鲜土样过2 mm筛后,利用平板涂布法以及氯仿熏蒸培养法测定了连年翻压绿肥后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以及微生物量碳的含量;将土样风干并过1 mm筛后测定了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以及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土壤紧实度采用CP40Ⅱ数显式土壤紧实度仪对不同处理的土壤进行原位测定;而土壤团聚体结构采用沙维诺夫法进行,采集的原状土样采用干筛法进行分级,然后计算出不同粒级团聚体的百分含量以及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结果】连年翻压绿肥显著降低了10 cm土层处的土壤紧实度,且以翻压高量绿肥处理(30000 kg/hm2+85%化肥,GMH)的土壤紧实度最低,其土壤紧实度较常规施肥(F)和不施肥(CK)处理分别降低了25.4%和29.9%;翻压绿肥增加了土壤中大于7 mm的机械团聚体含量,但降低了小于1mm机械团聚体的含量。随着翻压绿肥年限的增加,翻压绿肥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以及土壤微生物量碳均呈增加的趋势,翻压3年绿肥后,GMH处理的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以及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较F处理分别提高了49.0%、47.8%、35.4%和40.7%;与常规施肥相比,翻压低量绿肥(15000 kg/hm2+85%化肥,GML)降低了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但翻压高量绿肥能够恢复和提高其活性。【结论】连年翻压绿肥能够降低土壤紧实度,增强土壤团聚结构的稳定性,提高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以及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含量;翻压高量的绿肥有利于土壤中脲酶、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提高。

分类号: S152

  • 相关文献

[1]翻压绿肥对土壤微生物性状影响的研究进展. 况胜剑,王文华. 2020

[2]不同有机肥对茶园主要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杨林,刘慧龙,张钦,魏成熙,易维洁. 2015

[3]不同有机肥对黄泥田土壤培肥效果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荣勤雷,梁国庆,周卫,刘东海,王秀斌,孙静文,李双来,胡诚. 2014

[4]不同施肥措施对茶园土壤酶活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傅海平,张国林,周品谦,邹冬生. 2018

[5]绿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孙颖,赵晓会,和文祥,高亚军,曹卫东. 2011

[6]茶园间作绿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差异的影响. 王华,傅海平,周品谦,莫泽东,王沅江. 2023

[7]用宏基因组学方法研究绿肥对水稻根际微生物磷循环功能基因的影响. 唐治喜,高菊生,宋阿琳,王恩召,司知远,易可可,黄晶,赵士诚,范分良. 2020

[8]种植利用紫云英对稻田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张珺穜,曹卫东,徐昌旭,刘佳. 2012

[9]翻压毛叶苕子对小麦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段豆豆,韩梅. 2023

[10]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对香蕉根际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黄永红,吕顺,李春雨,魏岳荣,易干军. 2012

[11]酵素菌对温室红椒生长发育和根际土壤环境的影响. 文廷刚,郭小山,吴传万,杜小凤,王连臻,顾大路,杨文飞,汪国莲,王伟中. 2015

[12]覆盖方式对温室红椒生长发育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吴传万,杜小凤,顾大路,文廷刚,杨文飞,郭小山,汪国莲,谢忠谊,王伟中. 2015

[13]植物源药肥对温室黄瓜生长发育和土壤环境的影响. 吴传万,杜小凤,顾大路,杨文飞,文廷刚,王伟中. 2014

[14]不同基因型烤烟根区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研究. 刘巧真,郭芳阳,吴照辉,李芳芳,梁涛,曹华民. 2013

[15]秸秆生物菌肥对保护地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桓明辉,李杨,刘晓辉,邓春海,高晓梅,敖静,王平. 2013

[16]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沙区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研究. 李亮,包耀贤,廖超英,赵志强,唐海滨. 2010

[17]高寒草甸群落地表植被特征与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王长庭,龙瑞军,王根绪,刘伟,王启兰,张莉,吴鹏飞. 2010

[18]马铃薯连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周华兰,彭亚丽,李婷,谢鹰飞,唐丽梅,王榕,熊兴耀,王万兴,胡新喜. 2019

[19]放线菌制剂对大棚黄瓜土壤微生物区系及酶活性的影响. 郭晓冬,谭雪莲. 2020

[20]秸秆还田对黄土风沙区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高日平,赵思华,刁生鹏,高宇,任永峰,赵沛义,袁伟,高学峰.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