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刈割组合方式对皇竹草生长和生产特点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郭孝

作者: 郭孝;邓红雨;胡华锋;李建平;黄安群;白昌军;唐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皇竹草;刈割;生产特点

期刊名称: 草业学报

ISSN: 1004-5759

年卷期: 2017 年 26 卷 01 期

页码: 72-8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由刈割高度(留茬高度为5,10,15,20cm)和刈割频率(1次性和每隔60,40和30d刈割)组成的双因子试验,来研究不同刈割频率和刈割高度对地处温带的河南黄河滩区皇竹草的生长特点和生产性能的影响,以便解决该草在黄河滩区种植中存在的利用期短、产量低、品质差、易倒伏的难题。研究证明,刈割对皇竹草的生长和生产有显著的影响,1年多次刈割会降低茎叶比(S/L ratio)和叶面积指数(LAI),适度的刈割有利于提高鲜干比(F/D ratio)、单株分蘖数和生长速度,过频过低刈割(留茬高度为5cm,每隔30d刈割)有利有弊,有利的方面是能显著地提高鲜干比和单株分蘖数,能显著降低倒伏率;不利的方面是会显著降低皇竹草刈割后的再生速度,不利于饲草的生长和生产。试验证明,在中原地区种植皇竹草适宜每隔60d刈割1次,一年刈割2次,留茬15~20cm为宜,全年产草量为31.58~32.41tDM/hm~2,均显著地高于其他刈割组合,和一次性刈割相比,提高14.26%~17.34%(P<0.05),另外,适度刈割有利于减轻皇竹草的倒伏,减少收获中营养和能量的损失和浪费。总之,在河南黄河滩区种植皇竹草是非常必要,也是可行的,在科学种植,合理灌溉和及时施肥的基础上,保持合理刈割高度和适当的刈割次数是优化和协调生长和生产各指标的重要措施,减少不必要的产量和营养损失,有利于高产和稳产。

分类号: S543.9

  • 相关文献

[1]云南省甘薯产业特征分析及发展建议. 杨万林,徐宁生,张磊,王颖,卢丽丽,隋启君. 2023

[2]山西省2011年度家兔产业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 任克良,曹亮,黄淑芳,李燕平,秦光明,韩君宜,任家玲. 2012

[3]上海地区生菜全程机械化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顾大国,刘凯歌,张丽丽,宋云鹏. 2022

[4]牦牛业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阎萍. 2009

[5]河南省小麦生产特点及2010年品种利用意见. 王西成,赵虹,张学斌,曹廷杰,胡卫国,陈瑜. 2010

[6]中国牦牛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阎萍,梁春年,郭宪,曾玉峰. 2009

[7]贵州“皇竹草—石漠化治理—食用菌”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初探. 朱森林,张爱华,魏善元,陈旭,杜慕云. 2016

[8]不同皇竹草配比培养料栽培杏鲍菇效果研究. 朱森林,张爱华,魏善元,陈旭,杜慕云,李剑,杨仁德. 2016

[9]皇竹草不同追肥水平产草量试验. 唐继高,梁应林,李洪曙. 2013

[10]水分胁迫对皇竹草形态及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郑海,陈小华,黎健龙,黎华寿. 2014

[11]皇竹草+高羊茅不同套种模式效益研究. 郎永祥,陈伟,付薇,吴佳海,韩永芬,苏生,吴有松. 2017

[12]皇竹草对灵芝“南GL11”生物学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杜慕云,陈旭,朱森林,李剑,魏善元,杨仁德. 2018

[13]几种亚热带牧草的营养价值研究. 任莉,易克贤,陈河龙,冯定远,温志超,钟建浓. 2012

[14]刺梨渣青贮前后与皇竹草、饲用玉米青贮的营养成分及饲喂效果比较分析. 王鑫,徐龙鑫,武俊达,李干洲,张麟,周文章,杨洋,杨蓉. 2021

[15]不同副产物基质配方对食用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陈旭,曾茜,杨雨,王晓敏,杨仁德. 2021

[16]皇竹草的综合开发利用. 张晓佩,高承芳,刘远,陈鑫珠,李文杨,董晓宁. 2015

[17]皇竹草栽培试验与营养成分分析. 陈雀民,刘伟,张伟,兰剑,王进华,王海霞. 2007

[18]不同比例牛角瓜与皇竹草混合青贮品质研究. 陈雅坤,闫威明,卜登攀,赵连生,许建初,沈旖帆,郑爱荣,张建勇. 2023

[19]皇竹草栽培及其饲喂肉羊综合利用技术. 邵智骅,鲁进学,江喜春. 2011

[20]皇竹草和人工配合饲料营养成分分析及其对2月龄草鱼的增重效果. 于凌云,白俊杰,刘邦辉,樊佳佳.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