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丘陵区橘园间作绿肥山黧豆高产栽培措施组合分析及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周泽弘

作者: 周泽弘;梁琴;马雪清;莫坤;韩文斌;谢树果;曹卫东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山黧豆;栽培措施;鲜草产量;农艺性状;主成分分析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19 年 47 卷 019 期

页码: 316-32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探明适合四川丘陵区橘园间作绿肥山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以南选山黧豆为材料,采用3种播种方式、4种播期和3种播量的3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栽培措施对橘园间作下山黧豆鲜草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栽培措施组合进行评价.结果 表明,播种方式、播期、播量对山黧豆鲜草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均有显著影响(P<0.05).浅旋耕浸种撒播(A1)下山黧豆鲜草产量及各主要农艺性状均显著(P<0.05)高于浅旋耕干种撒播(A2)及免耕干种撒播(A3).早播(B1)时,鲜草产量及各主要农艺性状均显著(P<0.05)优于晚播(B3、B4).播量在45 kg/hm2(C2)水平下山黧豆鲜草产量最高为30 986.4 kg/hm2,显著(P<0.05)高于30 kg/hm2(C1)和60 kg/hm2(C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种栽培措施对山黧豆鲜草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综合贡献率大小为播量>播期>播种方式.根据主成分综合得分排名并对比各组合实际产量可以得出,早播组合较晚播组合农艺性状好、鲜草产量高,浅旋耕浸种撒播或浅旋耕干种撒播下,播量控制在45 kg/hm2或60 kg/hm2都可以得到较高产量.综合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可知,四川丘陵区橘园间作绿肥南选山黧豆宜采用浅旋耕浸种撒播,播期在9月20日,播量控制在45 kg/hm2为最佳.

分类号: S551+.904

  • 相关文献

[1]不同山黧豆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比较研究. 李佶恺,尚晨,张海玲,陈晶,刘慧莹,韩微波,张强,康昕彤,王建丽. 2014

[2]播期和播量对橘园间作下山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韩文斌,任胜茂,罗阳春,马雪清,谢树果,曹卫东. 2015

[3]不同皮燕麦品种在公主岭地区的适应性研究. 高山,郭兴玉,徐安凯,刘文亮,刘健,周艳春. 2020

[4]牧草蔗新品系“闽牧02117”在福州点试验表现. 姚运法,洪建基,曾日秋. 2013

[5]蔗叶残株不同处理方式对宿根蔗出苗生长的影响. 罗亚伟,梁阗,黄金生,高轶静,何为中,谭宏伟,周柳强,刘丽敏,刘红坚,李涛. 2022

[6]播期、播种量及施氮量对直播油菜大地95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李施蒙,袁玉婷,尼玛次仁,王晋雄. 2020

[7]二棱大麦数量性状的多元遗传分析. 刘志萍,张凤英,包海柱. 2009

[8]贵州旱稻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杨学辉,袁洁,陈惠查,何海永,陈小均,游俊梅,吴石平,王云月. 2009

[9]谷子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李晓宇,王昆鹏,刘迎春,张一波. 2015

[10]鲜食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王学军,郝德荣,顾国华,汪凯华,缪亚梅. 2008

[11]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 倪正斌,王陈燕,孙雪辉,吴昌庚,孙红芹,万林生,严国红. 2018

[12]南通扁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成分与聚类分析. 姜永平,邱海荣,章洪娟,宋益民. 2015

[13]鲜食蚕豆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 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缪亚梅,王学军,陈满峰,汪凯华. 2010

[14]甜荞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刘迎春,丁素荣,魏云山,张晓荣,生国利,张洪涛. 2014

[15]食葵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及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李素萍,安玉麟,郭树春,聂惠,张明宇. 2010

[16]西藏苦荞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高金锋,张慧成,高小丽,卓嘎,柴岩,李瑞国,冯佰利. 2008

[17]大麦引进种质资源表型的多样性与模糊聚类分析. 解松峰,欧行奇,张百忍,聂小军,杜向红,张宝军,宋卫宁. 2010

[18]672份玉米自交系的农艺性状分析. 杨兆顺,许高平,袁文娅,楼辰军,刘秀峰. 2018

[19]谷子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 刘斌,李书田,王显瑞,柴晓娇. 2014

[20]云南高原稻作区影响水稻单株籽粒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杨树明,张素华,杜娟,杨涛,普晓英,杨晓梦,曾亚文.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