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青至孕穗期控水对冬小麦氮素吸收与转运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范仲卿

作者: 范仲卿;赵广才;田奇卓;常旭虹;王德梅;杨玉双;亓振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冬小麦;返青至孕穗期;控水;氮素吸收与转运

期刊名称: 麦类作物学报

ISSN: 1009-1041

年卷期: 2014 年 34 卷 05 期

页码: 90-9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解冬小麦合理控水与氮素高效利用的关系,以中麦8号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应用15 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返青至孕穗期的土壤水分对冬小麦氮素吸收转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小麦吸收的氮素中,土壤氮占61.45%~65.33%,肥料氮占34.67%~38.55%。中度土壤水分处理(相对含水量70%)的籽粒氮素积累量最高,氮肥生产效率最高;低土壤水分处理(相对含水量55%)的开花期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量最低,肥料氮的土壤残留量最高,营养器官转运氮对籽粒氮的贡献率最高,籽粒氮素积累量最低;高土壤水分处理(相对含水量85%)的开花前营养器官积累的氮素向籽粒的转运效率最低,氮素收获指数最小。由此得出,返青至孕穗期土壤水分亏缺和过多均不利于小麦高产和氮素的有效利用。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拔节至开花期控水对冬小麦氮素吸收运转的影响. 范仲卿,赵广才,田奇卓,常旭虹,王德梅,杨玉双,亓振. 2014

[2]分蘖期控水处理对超级稻产量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孔雷蕾,李妹娟,唐湘如,杜尧东,王华. 2015

[3]负水头供水控水盆栽装置及灌溉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李邵,薛绪掌,郭文善,李霞,陈菲. 2008

[4]北票市控水条件下早春高品质番茄品种筛选. 张逸鸣,辛彬,刘爱群,赵丽丽. 2020

[5]控水增密模式对水稻减氮后光合生产特性的影响. 李敏,罗德强,蒋明金,江学海,姬广梅,李立江,周维佳. 2020

[6]控水增密模式对杂交籼稻减氮后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 李敏,罗德强,江学海,蒋明金,姬广梅,李立江,周维佳. 2020

[7]控水条件下番茄种质资源苗期耐旱性综合评价指标研究. 梁玉芹,刘云,宋秀兰,宋炳彦. 2012

[8]夏季修剪和控水对盆栽金豆生长和开花的影响. 潘少霖,彭玉全,韦晓霞,叶新福,陈文光. 2016

[9]水稻不同时期控水对产量性状的影响初探. 杨生龙,虎久科,刘祁,强爱玲. 2005

[10]不同减氮栽培模式对杂交籼稻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李敏,罗德强,蒋明金,江学海,姬广梅,李立江,周维佳. 2022

[11]控水对日光温室樱桃番茄品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刘宇曦,武隆楷,王娟娟,李衍素,贺超兴,于贤昌,王君. 2020

[12]水稻籽粒形态的机器视觉检测及其在抗旱性鉴定中的应用. 张卫星,朱德峰,廖西元,朱智伟,徐一成,林贤青,张玉屏,陈惠哲,周平. 2009

[13]水分条件和热浪频次对木荷苗木光合特性与生长速率的影响. 刘南,曲鲁平,汤行昊,余海霞,张子雷,王浩,邵长亮,董刚. 2023

[14]不同类型小麦在豫南地区的品质表现. 孙君艳,张凯,程泽强. 2005

[15]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冠层温度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赵刚,樊廷录,李尚中,王国宇,杨晨. 2008

[16]保护耕作制中土壤蓄水量有降水贮存效离的研究. D.L.Tanaka,R.L.Anderson,舒乔生. 1999

[17]应用多维全息协调方法优化冬小麦产量结构. 郭新宇,郁明谏. 2002

[18]青海高原不同生态区冬小麦兰天15号种植密度与适生性研究. 姚有华,谢德庆,叶景秀. 2015

[19]氮磷钾肥长期配合施用对冬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姜东,戴廷波,荆奇,曹卫星,赵辉,周琴,范雪梅,陈荣振,冯国华,刘东涛,张爱君. 2004

[20]浅层咸水灌溉对冬小麦和土壤安全性的研究. 邵玉翠,李悦,盛福昆,严晔端,安玉钗,张余良.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