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细菌多样性解析及促生高产IAA菌株的筛选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崔伟国

作者: 崔伟国;尹彦舒;张方博;崔曼;杨茉;张树清;郑红丽;高淼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马铃薯;细菌多样性;吲哚乙酸;温室促生试验

期刊名称: 中国土壤与肥料

ISSN: 1673-6257

年卷期: 2020 年 01 期

页码: 223-23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3种不同的培养基从马铃薯根际土壤和叶片中共分离出78株细菌,优势菌属是Pantoea,占菌株总数的55.13%。马铃薯根际土采用R2A培养基(27株优势菌,13个菌属)分离的细菌多样性相对较好,阿须贝培养基(31株优势菌,9个菌属)次之,土壤浸提液培养基(1株优势菌,1个菌属)最少;马铃薯叶片内生菌用阿须贝培养基(19株优势菌,3个菌属)分离的细菌多样性较差。采用Salkowski比色液显色法定量测定菌株产IAA能力,结果表明有58株细菌具有分泌IAA的能力,占测定菌株总数的74.36%,从马铃薯根际土(42株优势菌,13个菌属)筛选的产IAA菌数量及细菌多样性均高于马铃薯叶片内生菌(16株优势菌,2个菌属)。根据菌株产IAA能力强弱和分离部位及分离培养基的差异,选择7株产IAA菌进行促生特性和马铃薯盆栽幼苗促生能力等研究,结果显示:有6株产IAA菌具有ACC脱氨酶能力,1株产IAA菌具有溶解无机磷能力,2株产IAA菌具有溶解有机磷能力;两轮温室促生实验结果显示,菌株Pantoea sp.MLS-34-25对马铃薯幼苗具有明显的促生作用,是生产微生物肥料的潜在菌种。

分类号: S532

  • 相关文献

[1]IAA浸种对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王熹. 1986

[2]茶树春梢萌动期间内源素含量的变化(简报). 粟本文. 2001

[3]低温和植物生长物质对南荻种子萌发的影响. 肖亮,易自力,王学华,杨塞. 2015

[4]茶树年生育过程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研究. 黄亚辉,郑宏发,曾贞,刘霞林. 2003

[5]半矮秆水稻内源GA与IAA和ABA的含量. 徐建龙,张金渝. 1992

[6]适应玉米的溶磷细菌筛选及其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梅新兰,闪安琪,蒋益,韦中,王誉瑶,王世梅,沈其荣,徐阳春,刘建. 2016

[7]产酸克雷伯氏菌SG―11生物合成了吲哚―3―乙酸的检测. 吕泽勋,宋未. 1999

[8]Zn和Cd处理下内生真菌对中华羊茅生长及内源激素的影响. 王美宁,蔺伟虎,马碧花,李苗苗,田沛. 2019

[9]一株产吲哚乙酸巴基斯坦赖氨酸芽胞杆菌的快速筛选与鉴定. 闵勇,刘晓艳,陈凌,朱镭,邱一敏,周荣华. 2021

[10]小麦分蘖变化动态与内源激素关系的研究. 李春喜,赵广才,代西梅,姜丽娜,尚玉磊. 2000

[11]内源IAA对协优9308籽粒灌浆的促进作用. 陶龙兴,王熹. 2003

[12]一株黄瓜根际促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发酵特性. 葛春辉,孟阿静,马彦茹,杨新华,王新勇,孙九胜. 2014

[13]一株巨大芽孢杆菌的促生特性及其对小麦种子发芽的影响. 殷小冬,李其胜,贾艳艳,杨文飞,杜小凤,文廷刚,顾大路. 2023

[14]茶树成花前后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研究. 黄亚辉,粟本文,刘霞林,郑红发. 2002

[15]茶树春梢萌动生育期内源激素变化的研究. 粟本文,曾贞,刘霞林,郑红发. 2002

[16]固氮类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促生、抑菌活性的测定. 王楠,李刚强,李云龙,李永斌,张浩玮,王民洋,王莉瑛,刘德虎,陈三凤. 2019

[17]多效唑对水稻内源脱落酸和吲哚乙酸的调节. 汤日圣,张金渝,吴光南. 1990

[18]水稻根际促生菌的筛选鉴定及促生能力分析. 刘泽平,王志刚,徐伟慧,陈文晶,吕智航,王春龙,史一然. 2018

[19]亚种间杂交水稻灌浆特性的调节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徐仁胜,陶龙兴,俞美玉,王熹. 1997

[20]泽兰二酮和羟基泽兰酮对旱稻幼苗根部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万方浩,刘万学.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