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尺蠖和灰茶尺蠖幼虫两种共有寄生蜂的鉴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周孝贵

作者: 周孝贵;唐璞;吴琼;郭华伟;肖强;陈学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尺蠖原绒茧蜂;单白绵副绒茧蜂;形态鉴定;DNA条形码;中国新记录种

期刊名称: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ISSN: 2095-039X

年卷期: 2023 年 001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及其近缘种灰茶尺蠖E. grisescens Warren是我国茶树上最为重要的两种食叶性害虫,茶尺蠖绒茧蜂Apanteles sp.和单白绵绒茧蜂Apanteles sp.是茶尺蠖Ectropis spp.幼虫期最重要的两种寄生性天敌昆虫。为了明确这两种绒茧蜂的物种名称及形态差别,同时探明这两种绒茧蜂是否是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共有寄生蜂,本研究采集了我国8省22个地方的茶尺蠖或灰茶尺蠖幼虫,通过室内饲养获得两种绒茧蜂的标本,对标本进行形态鉴定;同时将两种绒茧蜂的COI基因序列与Bold数据库中已知物种进行比对。结果表明,从野生茶尺蠖和灰茶尺蠖幼虫中均饲养出之前报道的茶尺蠖绒茧蜂Apanteles sp.和单白绵绒茧蜂Apanteles sp.两种寄生蜂;形态鉴定和分子比对结果表明,这两种广义绒茧蜂Apantelesspp.实为尺蠖原绒茧蜂Protapantelesimmunis(Haliday,1834)和单白绵副绒茧蜂Parapanteles hyposidrae (Wilkinson, 1928)。本研究明确了40多年前国内报道的茶尺蠖幼虫期的两种绒茧蜂Apanteles spp.的物种名称和主要形态特征,确定了这两种绒茧蜂是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共有寄生蜂,同时报道了一个中国新记录种尺蠖原绒茧蜂。研究结果为今后正确判定本地优势寄生蜂物种进而对茶尺蠖和灰茶尺蠖进行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分类号: S476.3

  • 相关文献

[1]寄生性杂草列当的种类调查及鉴定. 王亚娇,纪莉景,栗秋生,王连生,潘进红,孔令晓. 2015

[2]我国红树林湿地真菌的三个新记录种. 徐婧,彭红艳,高剑,于莉. 2016

[3]中国孢囊线虫新记录种——野生豆孢囊线虫记述及其对豆科植物的寄生性测定. 甄浩洋,彭焕,孔令安,洪豹元,朱桂兰,汪锐辉,彭德良,文艳华. 2018

[4]中国地红菇属新记录种. 许雯珺,乔鹏,万山平,巩合德,于富强. 2019

[5]半边红李炭疽病病害调查及病原菌鉴定. 王群,毕云青,何成兴,郭志祥,钟德卫,李君洪,陈乾昭,游继华,黄正会,李进斌. 2021

[6]三江平原地区大豆根腐病病株上镰孢菌的分离鉴定. 杨晓贺. 2014

[7]苎麻根际加德拟鞘线虫的形态和分子鉴定. 宋志强,杨喜爱,张晓伟,郭兵,肖爱平,肖清明,梅时勇. 2019

[8]危害红掌的穿孔线虫形态和分子鉴定. 高月荣,陈昌龙,杨光穗,简恒,牛俊海. 2013

[9]甘肃省嘉峪关市洋葱鳞茎软腐病病原鉴定. 吕和平,魏晖,漆永红,张彦梅,曹素芳,杨发荣,李敏权,沈慧敏. 2013

[10]马尾藻属新变种——拟披针叶马尾藻潭门变种的形态鉴定及系统进化分析. 邹潇潇,刘鑫鑫,朱军,林勇,黄惠琴,鲍时翔. 2016

[11]武夷山赤芝GL8栽培子实体鉴定及其孢子粉成分检测. 毛景华,阮润晟,张泰顺,杨平,陈体强. 2023

[12]三株桃小食心虫病原真菌的分离及形态鉴定. 朱永敏,李捷,熊琦,谢映平,薛皎亮. 2011

[13]‘北斗75’青萝卜杂交种纯度SSR分子标记鉴定. 范伟强,张胜雪,郑思宇,黄志银,李梅,张红,刘晓晖,张斌,王超楠. 2023

[14]红灯樱桃采后主要病原真菌的鉴定及Bacillus velezensis G-1天然产物的广谱抑菌效果. 高振峰,冯志宏,赵佳. 2021

[15]云南三七主产区根结线虫病病原线虫种类鉴定及分布. 杨佩文,崔秀明,董丽英,金莉,陈昱君,刘树芳,刘云芝,李家瑞,冯光泉. 2008

[16]枸杞鲜果采后主要病原菌分离鉴定及不同品种枸杞抗病性评价. 李晓莺,朱丽珍,张曦燕,闫亚美,刘兰英,米佳,禄璐,何军. 2022

[17]湖南病死马尾松中分离线虫的鉴定. . 2007

[18]一株采自四川南充的羊肚菌生境调查与鉴定. 李小林,李强,杨志荣,郑林用. 2015

[19]一株纤溶酶产生菌——蛹虫草的形态和分子鉴定. 崔莉,董明盛,陈晓红,姜梅,李大婧,刘春泉. 2010

[20]椰子、槟榔新害虫-柑橘棘粉蚧形态鉴定. 黄山春,袁雄峰,覃伟权,宋薇薇,唐庆华,孟秀利,李朝绪.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