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双斑长跗萤叶甲为主的玉米中后期害虫一体化防治药剂筛选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常雪

作者: 常雪;张国红;孙蕾;高悦;孙嵬;汪洋洲;李丽娟;周淑香;张云月;周佳春;王秋华;高月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双斑长跗萤叶甲;一体化防治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2022 年 005 期

页码: 171-17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大田环境下利用无人机施药,筛选防治双斑长跗萤叶甲有效药剂,探讨玉米中后期害虫一体化防治的可行性。结果表明,5%高效氯氟氰菊酯EW、5%甲维盐WG、30%噻虫嗪SC、30%噻虫嗪SC减量20%+CQMa421施药2 d后对双斑长跗萤叶甲防效均在97.90%以上。5%高效氯氟氰菊酯EW和30%噻虫嗪SC对蚜虫防效好,且持效期长。5%高效氯氟氰菊酯EW、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减量20%+CQMa421施用后玉米螟活虫数为0~1.67头/百株。研究表明,玉米吐丝初期利用无人机喷施5%高效氯氟氰菊酯EW、5%甲维盐WG或30%噻虫嗪SC能有效控制双斑长跗萤叶甲,其中,5%高效氯氟氰菊酯EW能兼防蚜虫和玉米螟,可实现玉米中后期害虫一体化防控。

分类号: S435.132

  • 相关文献

[1]双斑长跗萤叶甲对棉花和玉米七种挥发物的EAG及行为反应. 郭丹丹,张志虎,陈静,王少山. 2018

[2]防治玉米田双斑长跗萤叶甲杀虫剂室内筛选及田间防效试验. 陈彦,刘培斌,杜颖,王凯,马云龙,董怀玉. 2021

[3]双斑长跗萤叶甲为害玉米花丝对产量的影响. 赵秀梅,郑旭,郭井菲,王立达,罗宝君,王连霞,李青超,刘洋,韩业辉,王振营. 2021

[4]种衣剂对玉米田双斑长跗萤叶甲的防效评价. 赵秀梅,郑旭,王连霞,杨代斌,刘颖,刘洋,王立达,李青超,王振营. 2022

[5]双斑长跗萤叶甲在玉米田的发生规律研究. 王振营,何康来,白树雄. 2011

[6]吉林中西部地区玉米病虫害一体化防控技术. 孙嵬,苏前富,张伟,高悦,杨微,周佳春,高月波. 2022

[7]中国南方双斑长跗萤叶甲地理种群遗传结构及Wolbachia感染. 李菁,张小飞,徐玲玲,申圆圆,李肖肖,王振营. 2021

[8]齐齐哈尔市玉米田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发生规律. 赵秀梅,郑旭,郭井菲,刘颖,罗宝君,王连霞,王立达,刘洋,李青超,王振营. 2021

[9]哈尔滨地区大豆田双斑长跗萤叶甲田间种群动态研究与防治建议. 王宇,王克勤,王晓曦,刘兴龙,王春. 2023

[10]基于线粒体COⅡ基因序列的双斑长跗萤叶甲中国北方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王振营,何康来,丛斌,李菁. 2011

[11]首次发现一种双斑长跗萤叶甲寄生蜂-冈田长柄茧蜂. 何灿,王振营,张永军,张天涛. 2024

[12]黑龙江省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田间发生动态研究. 邵天玉,刘兴龙,刘春来,王爽,杨帆,夏吉星,王克勤,时新瑞,杨晓贺. 2014

[13]温度对双斑长跗萤叶甲取食量及活动能力的影响. 李瑜辉,刘鑫,郭二虎,范惠萍,王丽霞,张艾英. 2019

[14]双斑长跗萤叶甲在相邻农田生态系统中种群消长规律. 王振华,王宏富,刘鑫,王彦雯,张蕙祺. 2018

[15]谷糜田双斑长跗萤叶甲发生危害与防治对策. 赵秀梅. 2011

[16]一种用于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饲养的小型养虫装置. 王振营,何康来,白树雄. 2013

[17]双斑长跗萤叶甲在玉米田的种群消长规律. 袁志华,王振营,何康来,白树雄. 2014

[18]双斑长跗萤叶甲玉米田间成虫数量估计的抽样方法研究. 郭井菲,王振营,何康来,白树雄. 2013

[19]双斑长跗萤叶甲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王振营,何康来,白树雄. 2012

[20]双斑长跗萤叶甲越冬卵在玉米田的空间分布型. 葛星,赵磊,王振营,何康来,白树雄.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