沱江流域典型农业小流域氮和磷排放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宏

作者: 王宏;徐娅玲;张奇;林超文;翟丽梅;刘海涛;蒲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川中丘陵区;三峡库区;小流域;降雨径流;流失风险期

期刊名称: 环境科学

ISSN: 0250-3301

年卷期: 2020 年 010 期

页码: 4547-455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小流域非点源污染氮和磷流失是河流水体污染的重要来源,而且氮和磷流失强度与气候、人为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本文以长江上游沱江水系花椒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对小流域径流量、氮磷流失浓度以及流失量进行定位连续监测,结合降雨分析氮和磷输出变化特征及其响应过程.结果表明:(1)小流域2012年和2013年的7~9月径流量分别为10.05*105 m3和3.34*105 m3,分别占全年径流量的76.58%和56.51%,而且径流量与降雨量呈正相关关系;(2)铵态氮最大排放浓度在4~6月, 2012年和2013年最高分别能够达到11.51 mg·L-1和4.44 mg·L-1,流失风险期为4~7月, 2012年和2013年流失量分别占全年流失量的78.45%和62.24%;总氮、硝态氮最大排放浓度、流失风险期都为7~9月,硝态氮为总氮的最主要排放形式, 2012年和2013年硝态氮最大排放浓度分别为6.06 mg·L-1和11.43 mg·L-1, 7~9月流失量分别占全年流失量的88.74%和65.55%;(3)总磷、可溶性总磷和颗粒态磷流失风险期为7~9月,颗粒态磷为总磷最主要的排放形式, 2012年和2013年7~9月流失量占全年流失的36%和68%,且总磷中颗粒态磷的比例会受到降雨的影响.

分类号: X52

  • 相关文献

[1]三峡库区典型流域农业面源氮素输出特征. 刘方谊,范先鹏,夏颖,黄敏,张富林,吴茂前. 2018

[2]三峡库区古夫河小流域氮磷排放特征. 华玲玲,李文超,翟丽梅,崔超,刘宏斌,任天志,张富林,雷秋良. 2016

[3]三峡库区古夫河小流域氮磷排放特征. 华玲玲,李文超,翟丽梅,崔超,刘宏斌. 2017

[4]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降雨径流重金属Cd的生态风险分析. 师荣光,郑向群,孙玉芳,张宏斌,赵欣,李晓华. 2013

[5]天津农田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及降雨沥浸影响. 许萌萌,刘爱风,师荣光,蓝靖,田永,赵宗山. 2018

[6]模拟条件下生态草帘净化硬质驳岸降雨径流的研究. 邵凯迪,段婧婧,薛利红,徐德福. 2020

[7]江苏太湖地区草坪根系形态对初期降雨径流的影响. 刘长娥,邹国燕,周胜,付子轼,程彬彬. 2017

[8]人为活动对四川中部丘陵区村级景观的能流研究. 丁海萍,李首成,韩敬,刘文全,郑顺林. 2006

[9]播期对川中丘陵区油菜倒伏性状的影响. 陈红琳,郭娟,王昌桃,刘定辉. 2019

[10]川中丘陵区水源地滨岸缓冲带自然植被调查与分析. 王文国,苏小红,何明雄,潘科,胡启春. 2012

[11]川中丘陵区节水栽培技术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赵燮京,王昌桃. 2010

[12]川中丘陵区近60 a主要气象因子变化趋势研究. 崔宁博,李晨,胡笑涛,龚道枝. 2016

[13]不同施肥制度的川中丘陵区小麦-玉米轮作田N_2O排放特征. 刘学锋,王一,李冬兵. 2012

[14]套作条件下种植密度对紫色甘薯干物质生产的影响. 沈学善,黄钢,李明,张聪,阎文昭. 2015

[15]基于极限学习机的参考作物蒸散量预测模型. 崔宁博,龚道枝,魏新平,王君勤. 2015

[16]川中丘陵区夏播机收玉米高产栽培措施优化方案. 杜林,李燕,赵后娟,李红梅,何立群,刘可心,魏明,唐海涛. 2020

[17]川中丘陵区小麦不同覆盖栽培条件下土壤水分及增产效果研究. 吴萧. 2003

[18]柏木低效林林窗自然更新状态与人工更新状态植物多样性对比研究-以川中丘陵区为例. 潘业田,陈玥,吴茜,刘朔,张翠翠. 2024

[19]川中丘陵区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关系研究. 莫太相,李孝东,张庆玉,张冀,田丽,杨玉敏,唐莲. 2013

[20]川中丘陵区3种林-药复合种植模式土壤呼吸特征. 向成华,王谢,胡庭兴,陈刚.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