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种皮色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宋健

作者: 宋健;郭勇;于丽杰;邱丽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种皮色;基因;研究进展

期刊名称: 遗传

ISSN: 0253-9772

年卷期: 2012 年 34 卷 06 期

页码: 687-69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大豆种皮色在从野生大豆到栽培大豆的演变过程中逐渐从黑色变成黄色,是重要的形态标记,因此,大豆种皮色相关基因研究无论对进化理论还是育种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种皮颜色是通过各种花色苷的沉积而形成的。虽然很多植物色素沉积的分子调控机制比较明晰,但大豆中控制种皮颜色形成的基因尚未被完全了解。文章综述了控制大豆种皮色基因与位点的相关研究进展,主要有I、T、W1、R、O 5个经典遗传位点,其中I位点被定位在第8号染色体(A2连锁群)一个富含查尔酮合成酶(CHS)的区域,CHS基因在大豆中是多基因家族且同源性较高;定位于第6号染色体(C2连锁群)T位点的基因F3’H已被克隆和转基因验证,由于碱基缺失导致所编码的氨基酸缺少了保守域GGEK,从而不能与血红素结合而丧失功能;R位点定位在第9号染色体(K连锁群)A668-1与K387-1两标记之间,可能是R2R3类MYB转录因子,也可能是UDP类黄酮3-O糖基转移酶;O位点定位在第8号染色体(A2连锁群)Satt207与Satt493两标记之间,其分子特性尚不清楚;W1位点可能由F3’5’H基因控制遗传。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利用SLAF-seq结合BSA方法发掘大豆种皮色相关基因. 郁晓敏,金杭霞,杨清华,傅旭军,郭丹丹,吕晓男,袁凤杰. 2021

[2]大豆巢式关联作图(NAM)群体构建及花色和种皮色遗传分析. 宋健,熊亚俊,陈伊洁,徐瑞新,刘康林,郭庆元,洪慧龙,高华伟,谷勇哲,张丽娟,郭勇,阎哲,刘章雄,关荣霞,李英慧,王晓波,郭兵福,孙如建,闫龙,王好让,姬月梅,常汝镇,王俊,邱丽娟. 2024

[3]褐色种皮大豆与其黄色种皮衍生亲本的表型及基因型比较. 续曲,郭勇,邱丽娟. 2013

[4]植物抗炭疽病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谢冬微,路颖,杨学,赵德宝,孙健. 2015

[5]植物耐热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刘克禄,陈卫国. 2015

[6]副流感病毒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曹丽,师新川,高维凡,温永俊. 2013

[7]甘蔗非生物胁迫抗性研究进展. 徐超华,李纯佳,苏火生,陆鑫,李旭娟,刘洪博,林秀琴,毛钧,字秋艳,刘新龙. 2017

[8]豌豆白粉病研究进展. 杨晓明. 2012

[9]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技术应用于基因分析的研究进展. 王波,王宇春,张超,郜洪胜,贺慧英. 2024

[10]独脚金内酯途径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彭鹏,龙海馨,王平,白玉路. 2014

[11]玉米南方锈病的研究进展. 穆春华,鲁守平,付晋,张发军,李文才,孙琦,张秀清,孟昭东. 2013

[12]大豆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及在农业上的应用. 冯涛,孙聪姝,刘丽君,祖伟,韩天富. 2008

[13]大豆抗胞囊线虫病种质rhg_1和Rhg_4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 邱丽娟,常汝镇,王文辉,Perry Cregan,Dechun Wang,Yiwu Chen,马凤鸣. 2003

[14]大豆GmTAW1基因的全基因组鉴定和分析. 陈华涛,陈新,顾和平,张红梅,袁星星,崔晓艳. 2014

[15]大豆遗传转化技术在转基因大豆研究中的应用. 王振华,杨德光,张辉,胡正. 2010

[16]不含SBT1-A1@2@的基因导入我国大豆的遗传表达. 丁安林,杜文卿,常汝镇. 1990

[17]大豆耐盐碱研究进展. 朱治佳,袁明,韩冬伟,张笛,王振,孙浩月,王淑荣,王连霞. 2023

[18]转基因大豆光合特性及农艺性状变化的研究初报. 高明杰,吴俊江,刘丽君,汪庆胤,黄永芬. 2000

[19]大豆全基因组分枝相关基因发掘及与QTL共定位. 谭冰,郭勇,邱丽娟. 2013

[20]同核异质大豆叶绿体DNA的SNP分析. 林春晶,张春宝,赵洪锟,董英山,赵丽梅.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