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磷利用效率及土壤盈余磷分布对不同耕作措施的响应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孟翠萍

作者: 孟翠萍;张佳蕾;吴曼;杨丽玉;梁海燕;沈浦;张正;吴琪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花生;磷;微生物种群;土壤团聚体;耕作措施;磷利用效率

期刊名称: 花生学报

ISSN: 1002-4093

年卷期: 2023 年 001 期

页码: 33-4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提高作物对磷的吸收和利用效率是促进作物生长和节约养分资源的关键。为探究不同耕作措施下花生磷吸收效率及土壤盈余磷分布,在胶东半岛的莱西望城、招远夏甸和招远齐山三个试验点开展免耕、浅耕、深耕和深松四种土壤耕作措施下花生生产试验。结果表明,与免耕相比,深耕和浅耕提高了花生产量、磷吸收和磷利用效率。相同磷肥用量下,随着单产每增加1 000 kg/hm~2,磷吸收量、磷肥回收率、磷肥偏生产力、磷肥耕作效率分别提高4.30 kg/kg、0.09 kg/kg、20.40 kg/kg和0.20 kg/kg,花生产量的提高和磷的吸收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团聚体大小有效磷含量与土壤微生物组成有关,在大于2 000μm团聚体中有效磷含量随丛枝菌根真菌和腐生真菌的增加而增加,在53~250μm团聚体中细菌所占比例与团聚体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在250~2 000μm团聚体中放线菌微生物种群占比与有效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上述研究表明,深耕和浅耕是改善花生田植株生长和磷吸收的较优耕作方式。

分类号: S565.2

  • 相关文献

[1]有机培肥与耕作方式对稻麦轮作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张志毅,熊桂云,吴茂前,范先鹏,冯婷婷,巴瑞先,段申荣. 2020

[2]耕作措施对宁南山区缓坡地土壤团聚体 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雷金银,何进勤,雷晓婷,周丽娜,余建军,纪立东,张慧,路芳. 2020

[3]不同耕作措施土壤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隋鹏祥,罗洋,李瑞平,郑洪兵,郑金玉,王浩,刘武仁. 2022

[4]不同磷水平对大豆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丁玉川,陈明昌,程滨,李丽君. 2006

[5]不同大豆品种磷吸收利用特性比较研究. 丁玉川,陈明昌,程滨,李丽君,李典友. 2005

[6]不同耕作措施对棕壤氮磷淋失的影响. 徐嘉翼,隋世江,陈玥,张艳君,叶鑫,牛世伟. 2022

[7]不同产量及磷利用效率花生品种磷素及干物质累积、分配特点. 于天一,王春晓,孙学武,吴正锋,郑永美,孙秀山,沈浦,王才斌. 2016

[8]再生水灌溉对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氮和磷的形态及分布的影响. 郑顺安,陈春,郑向群,李松. 2012

[9]花生锌吸收分配特性及对土壤耕作措施的响应特征. 孙学武,沈浦,刘璇,郑永美,于天一,赵红军,王才斌. 2020

[10]多样化种植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影响. 孙涛,冯晓敏,高新昊,邓艾兴,郑成岩,宋振伟,张卫建. 2023

[11]钾及磷钾配施对黑花生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郑亚萍,刘俊华,李应旺,孙奎香,孙学武,冯昊,吴正峰. 2010

[12]施用磷和钙对花生生长、产量及磷钙利用效率的影响. 索炎炎,张翔,司贤宗,李亮,余琼,余辉. 2021

[13]磷素对花生碳氮含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于天一,孙学武,石程仁,吴正锋,孙秀山,王才斌,郑永美,沈浦,郑亚萍. 2016

[14]施磷量对花生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李忠,江立庚,唐荣华,郭文峰,卢江. 2017

[15]施磷水平对花生叶源生理特性的影响. 郑亚萍,陈殿绪,信彩云,刘俊华,王才斌,孙学武,万书波,冯昊,吴正锋. 2014

[16]广东省花生测土配方施肥磷素指标体系研究. 张育灿,于俊红,林日强,张桥,徐培智,彭智平,黄继川. 2014

[17]施磷水平对不同基因型花生种子发芽期耐寒能力的影响. 陈小姝,杨富军,刘海龙,白冬梅,高华援,王绍伦,吕永超,孙晓苹,李春雨. 2017

[18]不同施锌方式下外源磷对花生根系形态、叶绿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索炎炎,张翔,司贤宗,李亮,余琼,程培军,邱岭军,余辉. 2021

[19]玉米耐低磷基因型的筛选. 史向远,王秀红,韩彦青,胡婉平,白建荣,刘惠民. 2012

[20]山西省农牧生产体系磷流动空间变异特征. 张建杰,郭彩霞,张一弓,张强.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