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主要病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Ⅲ.稻田主要害虫天敌的控制作用及其保护、协调技术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罗盛富

作者: 肖永和;黄志农;阳万能;肖祥梓

作者机构:

期刊名称: 湖南农业科学

ISSN: 1006-060X

年卷期: 1989 年 06 期

页码: 30-33

摘要: 在水稻主要病虫综合防治配套技术研究中,如何运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天敌因素,使其充分发挥自然控制效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1987—1989年,我们在益阳地区和常德地区原来普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稻田主要天敌种类、生态效应及农药对天敌的影响进行了系统观察和试验,提出了稻田天敌的保护协调技术。现将观察和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一、稻田主要害虫天敌种类 据普查,常德地区稻田天敌有11目74科380余种,益阳地区有6目20科180种。生态环境不同,天敌种类的分布有差别,一般环湖山丘区的天敌种类比平湖区多。据我们1987—1989年的调查,常镇、益阳地区水稻主要害虫天敌优势种和常见种有29种,其名录如下t 稻螟赤眼蜂T,。chog—。。a Iago刀。c。mAshmead,菲岛抱缘姬学Temel。cho弧hP-P。。ens。。(Ashmea0,三化螟级茧蜂Apon-!。ks s》r论协。wu【in.son,螟黑蚊茧蜂Btato。o#ubs Watanabe,中华虽蜂B,eonc5l。e,sls Szenhseti,螟岭瘤姬蜂Itoplec一t。s。qTqnyae(人shmead),夹色姬蜂0。一t.t。.u6 alter。e。。lotat。Custoars,纵卷叶厦鳞茧线激a。【e[cgP,。s Nh口。,螟持悬茧推即口b。pshcdo,SzeP吨eti,拟澳洲赤眼蜂TI。lhog,0。mo CO咖S0m Vlggllll,揭腰赤眼蜂Paracent,Oh。a a。ho。(Ishii),n自拉包奖已召回】四 户口C*对厂Q ddm上00e二川O队(bur一tis)’,广黑点烟姬蜂XanthOP。~切 ,it’cto一ta(彻br.),滑虱缨A、蜂A)l’l.-一厂ur ss,叶蝉柄翅小蜂Lumae。。。Ians。c,。s(K;ef6。。),稻虱红螫蚌Hap切go。aQop。s川pen江;;。Esa.-hi et Has。hinoto,胸索线虫Amph。。n?llssPk,稻虱附阑Ele。oh。n。Is laPo。。c。。。Esakiet Hash。moto,青翅蚁形隐翅虫Paed。T。s加ff…es,C。SuS,草间小黑蛛ET。Sw巾。。ms’am。。Icolum(Su。devM),拟环纹狼蛛Lycosa pse。doc。n。Iata(Boqs.et Sir.),拟水狼蛛P。,ata。v抑。,at。c。s(B。es.et sir),四点亮腹蛛S。ngu pM。。a(au4evan)fl。八斑球腹蛛The,qf缸。。oetol)lac。Iat。m B。es.et Sir,圆尾崎峭 Ted。gootka。shfkdwndYaglnuma,锥温螨峭TYtmpotho lapon。caBo。s.et Sir,前齿q tTet,ag,attaplaedon。a L.Ko。h,黑肩绿盲靖 Cgotoo。-hn。s h。。山P。。m。Re。ter,泽蛙 nnah*n口don0hie。 =、*.’x$a&.的囱栅搜制彬冈 1.螟虫(二化螟、三化螟);;卵期以稻螟赤眼蜂为优势种,1—2代的寄生率分别为47.04%和25.65%】幼虫期以菲岛抱缘姬蜂、三化螟绒茧蜂、螟黑蚊茧蜂、中华茧蜂为主,1—3代的寄生率分别为4.87地2.4 3%和4.85%,蛹期以蝎岭瘤姬蜂、夹色蛔蜂为优势种。l—2代的寄生率分别为9.16%和3.79%。 2.稻纵卷叶螟:卵锄以拟漓洲赤眼蜂为优势种,S一】代的寄生率分别为11.84%和17.48%;幼虫期以稻纵卷叶螟绒茧暇、螟岭悬茧姬蛙为优势种,2—4代的寄生率分别为5.77%和15.8%;蜕期以满点黑简姬蜂、广黑点瘤姬蜂为优势种,寄生率一般为5.0──20.0%。 3.稻飞虱:卵潍以稻虱缨小烽为优势种,第3代寄生率一般为8.39—20.80%,第4、5代达34.0’l—37.17%,成虫、若虫期以稻虱红螫蜂、两索线虫、。附病为优势种,三者寄生率一般为56.0—76.4%,高的年份达80.0%以上。 4·稻叶蝉;颧掩以褐瞬蹦,叶蝉柄翅小蜂为优势种,8月S下旬、7月上旬、7月中旬穹8月中旬的简生率分别为吕、朋队23.33%、32.52%和79.73%;成虫、若虫期以褐腰赤眼烊为优势种,4月下旬、5月上旬与 6月下旬的寄生率分别为 6.67%、8。89%和37.50%。 从上述可见,洞庭湖稻区几种主要害虫天敌都起到了控制害虫和压低虫口基数的作用,其生态效益是明显的。在使用化学农药时,。要注意保护利用这些天敌,以发挥其自然控制作用。。;。。 。。i亘、用飞日和虫二夫敌回问粒生动宏 .根据当地水稻品种,本试验设全生育期不防治、防治1次和2次三种不同处理的稻田各一丘,每4天调查一次稻飞虱和天敌的虫口数,结果如下。 I.稻飞虱:早稻在不防治情况下,o月中旬前虫口密度小,每丛虫量在1头以下,6月下旬虫量激增,7月初出现高峰.中旬末达到最高峰。高峰期虫量因年份不同而有差别,一般百丛虫量为1300—4130头,个别迟熟品种田如湘早釉 1号达21450头。晚稻,全生育期不施药田虫量出现3次高峰,分别在8月底至9月初、9月10—15日、9月ZQ—25日。防治时期二次数不同,出现峰次的时间也不同。全生育期不防治和8月初防治1次的出现3个高峰,防治2次的出现4个高峰,出现的时间比不防治田推迟3。一5天,;尤以第3次和第4次高峰明显。两年观察结果总趋势一致。 2.蜘蛛。黑肩绿盲螃:在不陇治情况下,它们在田间的消长动态,基本上与稻飞虱同步d7月以前虫口密度小,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稻飞虱急剧增长的高峰期,蜘蛛增长较快,中旬末出现高峰。如1987年了月d日调查r, 浙辐892蜘蛛百丛虫量为170头,黑肩绿盲婚为280头,益害比为1。9。21瓶早釉1号分别为255头和900头,益害比为!。19.1。其虫口密度因年度不同而不同。早稻本田蜘蛛以微蛛科为优势种,占72*趴 SI狼蛛科占9。7沈 腑峭科占10.3%,浓腹蛛科占5。1%,其它科占2.8%。由此可见,微蛛科蜘蛛喜欢在适温潮湿的环境中生活,是早稻田间的优势种群,而该科的优势种是草间小黑蛛。晚稻本田前期虫口密度小,9月上旬虫量开始上升,9月中旬达到高峰,蜘蛛、黑肩籁盲峙的百丛虫量分别为855.8头和帕切头,益害比分别为1:1.24和11口.朋。基本保持平衡。从10月中旬开始,两者同步下降。。晚稻本田蜘蛛以狼蛛、球腹蛛、.崎峭为优势种群。其中狼蛛在8—9月占三类蜘蛛总数的4句唾e叭7%亢嚎腹蛛以10H份所占比例最大,为5扫.2叭崎峭在8月上旬至9月上旬所占比例较大,占13.6—19.85%。 3j ie虱拴蜂、线虫。附俊:。它们主要寄生于稻飞虱短翅型成虫上。从三年凋查的结果来着,三者常在8月中旬,g月中、下旬出现高峰,常见时间约40天。从发生的时间来看,是在害虫建立种群之后,随着稻飞虱的逐代繁殖而数量激增时,它01的增长速度也加快,寄生率达65.47—84.43%,到10月中旬又随稻飞虱的虫量下降而下降。这些天敌尽管跟随稻飞虱的时间较短,但对主害代的控制作用却是显著的。- 四、天敌分末与水稻品种的弟系 。蜘蛛、黑肩绿盲峙与稻飞虱一样,其分布因品种不同而有差异,虫口密度与稻飞虱呈正相关。观察绪果表明,分布在杂交稻上的虫口密度比常规稻高。如以IO87年高峰期的虫量比较,威优35百丛蜘蛛为912头,黑肩绿盲熔184头,;比湘晚釉I号分别多219头和114:头;1g884杂 上蜘蛛、:黑肩绿盲椿的虫口密度分别出湘晚釉1号高0.14 $和0。33倍。究其原日,主要是因为品种抗性不同,影响到稻飞虱种群发生量存在差异。而天敌与稻飞虱是人种捎食与被捕食的关系,稻飞虱数量上的差异,可以引起蜘琐与黑肩绿盲躇在不同品种《组合)上分布的差卑。杂交稻的抗件主要表,现在耐苔性方面,而湘晚灿1号除表现为耐害性外,还表规出成虫「趋势性差,致使稻飞虱的繁殖率低,这表明湘晚锄1号对稻飞虱的田间抗性J般比杂交稻要好。因此,与杂交稻相比,湘娩釉1号稻飞虱虫口密度低,故天敌虫口密度亦低。同一品种,施氮量不同,虫口密度也有差异。如威优35亩施纯氮15公斤的,蜘蛛和黑肩绿盲熔百丛虫量为422头,比亩施12.5、10.0公斤纯氮的分别多41头和78头。两年观察结果趋势一致b这是由宁施氮量增加,可俊循株内疵离氨基酸含量增加,刺激稻飞虱取食,有利稻飞虱生长繁衍,从而使蜘蛛、黑肩绿盲峪的虫口密度也随之增加。 五、农芮对矢跋的影响 、影响寅虫夫放发挥作用的因了,除寄主、耕作技术、气候及重寄生之外,农药对天敌的影响也比较明显。从ig87—1989年几种常用农药和新农药对天敌影响的试验结果着由/舵用申胺磷对夫敌崇伤力最高,药后24小时调查,蜘蛛下降率为90.12%,黑肩绿盲熔下降率为100。%;‘施25%杀虫双水剂的/蜘蛛、黑肩绿盲椿下降率分别为8刀%和88.9%9 施20%叶蝉散轧剂的,蜘蛛、黑肩绿盲峪下降率分别为7I%和83J%;施20%速灾威的,蜘蛛下降率为50%;施20%丰收铡可湿性粉剂伪,蜘蛛、黑肩绿盲椿下降率分别为79.22%和98.04%;施25%优乐得的,蜘蛛下降率为0,黑肩绿盲熔下降率为24.5%i上述表明,25%优乐得为7种农药中的最优品种,其次是杀虫双、叶蝉散和巴沙一因此,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应选择高效、低毒的农药,以减少夹敌的死亡。用药次数对天敌也有影响。1987年调查,威优35用药1次的稻田,稻飞虱百丛虫量为1802只,夫敌(蜘蛛、黑府绿盲熔)百丛虫量为1096只卜 益害比为豆:1.65,稻飞虱密度始终拄制在防治指标以下;而用药2次的稻白,稻飞虱百丛虫量为317头,天敌百丛虫量为242头,益害比为l:1.31,稻飞虱虽比用药1次的减少82.4%,但天敌也减少了7入9%。句见,在天敌密度大的情况下,要充分利用天敌的控制作用,就要尽量减少施药面积和施药次数,以避免对天敌的杀伤。 六、无敌的保护、协瞩兹术在坐宣级。 1.选栽高产、多抗水稻品种:利用抗性品种是综合防治体系中的童耍组成部分,它可以减少用药次数或不用农药,从而起到保护天敌的作用。试验表明,湘晚釉二号全生育期不防洽的,稻飞虱百丛虫量在336一417头之间,天敌百丛虫量为472—860头,益害比为二:o.51一且:o.71乡8月23日防治1次的,稻飞虱百丛虫量在440—606头之间,天敌为541—7“头,益害比为二:o.64一1:0。92。可见,防治与不防治相比,fg飞虱虫量虽然都在防治指标以下,但天敌明显减少。如以最高次虫量比较,防治互次比不防治的,稻飞虱增加189头,天敌减少97头。威优35防治1次与防治二次的,稻飞虱最终虫量均在防治指标以下,而天敌相差2倍之多。这说明在抗虫品种上盲目施药是得不偿失的。三年来,基点种植的湘晚釉1号、威优64等抗性品种(组合),基本上未用农药防治稻飞虱。如桃江县1987、1988年晚稻面积累计97万亩,其中种植威优64、湘晚釉二号等86万亩,占晚稻总面积的88.65%,1987年仅挑治S万亩,1988ng防治稻飞虱,可见抗性品种加上天敌的控害作用是显著的。 2.搞好品种布局:根据恫庭湖稻区的气候条件和病虫为害的特点,在品种布局上,早稻应以中熟品种为主,迟熟品种为输,适当安排一部分早熟品种,其比例可为1:8:1。这种品种布局不仅有利于早、晚稻商季和冬种作物的平衡增产,增加全年总产量,而且使90%以上的早、中熟品种铝开了第。代。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为害,从而凉少防治次数,节省农药,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墩,捉进生态平碱 a.推广田埂种豆;田埂、路边、渠道种植黄豆、绿豆,可为天敌由早稻田过渡到晚稻田提供栖息场所,从而增加晚稻田的天敌数量。据沉江市植保站1988mp查,田埂黄豆平均每丛有狼蛛4只,球腹蛛1.5只,微蛛11只,隐翅虫4只,瓢虫7.5只。日埂种豆的稻田天敌数比田埂未种豆的稻田增加l.87倍。益阳地区田埂种豆面积为16万亩,这是保护天敌的一项有效措施,应大力推厂“。 4.合理使用化学8、药:在水稻病虫综合防治体系中,化学防治在目前仍然是一种重要手段,关键是如何协调好化学防治与自然防治。我们的 是,社扼好病虫预测预报的基础上,按水稻品种抗性、生育阶段和防抬指标分类指导防治,不搞一刀切,这就克服了以往防抬次数多的弊端。基点材三年仅按防治指标施药这一项就减少防治圃积13019亩次。如以第一代二化螟为例,1987年达到防治指标的稻田面积为稻田总面积的85.0%,1988年为38.0%,1989年为0。据统计,基点村早稻fb#农药用量(按有效成分纠算)由1987年的每亩70.0克下降到1989年的每亩18.4克,下降了73.65%。在药剂选择上,我们坚持先试验后使用的原则,通过不同药剂处理对捕食性天敌蜘蛛、黑肩绿官熔的影响的试验,筛选出如下几种对害虫杀伤力大,而对天敌伤害小的药剂: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叶蝉散+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句蝉散乳剂,25%杀虫双水剂,5%杀虫双大粒剂等。水稻主要病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Ⅲ.稻田主要害虫天敌的控制作用及其保护、协调技术@罗盛富$湖南省农科院植保所 @肖永和$湖南省农科院植保所 @黄志农$湖南省农科院植保所 @阳万能$沅江县农业局植保站 @肖祥梓$桃江县农业局植保站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