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氮量对川东南冬水田稻鱼共作系统下杂交稻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徐富贤

作者: 徐富贤;周兴兵;张林;郭晓艺;刘茂;朱永川;熊洪;郭长春;蒋鹏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冬水田;稻鱼共作;氮肥管理;水稻产量;土壤养分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24 年 005 期

页码: 909-92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利用川东南冬水田区连续多年稻鱼共作系统,研究施氮(N)量对免耕栽培杂交稻产量形成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为制定稻鱼共作系统下免耕栽培杂交稻长期、合理的氮肥管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2022年在川东南冬水田区开展了5年大田定位试验,供试杂交稻品种为蓉优1015和内6优103,耕作方式为免耕.设置N 0、45、90、135 kg/hm24个施氮水平,分别记作N0、N45、N90、N135.在水稻收获期,调查杂交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0-20 cm土层土壤全量和速效氮、磷、钾含量,以及有机质含量和pH,通过回归分析,研究施氮量与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因子含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稻鱼共作系统下,年份、施氮量对杂交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5年间,杂交稻产量与施氮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9070**~0.9720**),与低氮量处理N45相比,N90和N135处理杂交稻产量分别增加了6.37%~26.53%、9.11%~25.11%,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也显著增加.而N90处理杂交稻产量与N135处理相当或更高.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稻产量构成(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与产量的偏相关系数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t=2.20*~9.17**).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贡献(分别为0.8754和0.4987)和总贡献(分别为0.6364和0.3598)较大,表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在N0、N45处理下,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随稻鱼共作年限的增加而下降,而在N90、N135处理下随稻鱼共作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而全磷、全钾、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则随施氮量增加而下降.杂交稻产量与土壤养分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可见提高磷素、钾素供给能力是稻鱼共作系统杂交稻高产的重要基础.[结论]川东南冬水田区稻鱼共作系统下,年施氮90 kg/hm2可以提高杂交水稻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进而维持甚至提高水稻产量.连续施用中、高量氮肥还可以提升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且随稻鱼共作年限延长呈增加趋势;土壤pH值则随稻鱼共作年限延长呈下降趋势.

分类号: S51

  • 相关文献

[1]耕作模式对冷浸田水稻产量和土壤特性的影响. 王思潮,曹凑贵,李成芳,熊又升,汪金平. 2014

[2]稻鱼共作下氮肥减量后移对水稻生长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龙瑞平,杨兆春,穆家伟,鲁康兴,李维刚,李贵勇,夏琼梅,朱海平,杨久,张君莉,王瑶,杨从党. 2022

[3]不同栽培模式对华南双季晚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潘俊峰,钟旭华,黄农荣,刘彦卓,田卡,梁开明,彭碧琳,傅友强,胡香玉. 2019

[4]秸秆覆盖旱作对稻田甲烷排放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李大明,成艳红,刘满强,秦江涛,焦加国. 2012

[5]过氧化钙及硅钙肥改良潜育化稻田土壤的效果研究. 余喜初,李大明,黄庆海,柳开楼,叶会财,徐小林,胡惠文. 2015

[6]上海郊区水稻增施磷钾肥产量效益研究. 陆峥嵘,杨佩珍,金继运,白由路,杨俐苹,毕经伟. 2008

[7]有机肥料用量对低产稻田土壤养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唐湘文,黄晶,王伯仁. 2017

[8]连年规模稻鸭共养对稻田土壤性状、稻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纪力,邵文奇,陈富平,董青君,章安康. 2021

[9]不同施肥措施对黄泥田土壤养分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胡诚,刘东海,乔艳,刘友梅,李双来,陈云峰. 2017

[10]种植翻压紫云英配施化肥对稻田土壤理化性状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聂良鹏,郭利伟,郑春风,吕玉虎,张梦,李本银,潘兹亮,李杰. 2021

[11]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双季稻田土壤养分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徐一兰,唐海明,程爱武,李益锋,李永,何炜,胡赛晶,王跃平. 2017

[12]生态敏感区HDPE沼液长期还田对水稻产量及土壤理化的影响. 沈云祥,马云浩,杨丹,宫发莹,施林林. 2023

[13]不同比例有机无机氮配施对长期稻麦轮作体系中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王昱杭,唐旭,姜振辉,周家树,张少博,刘娟,李永夫. 2024

[14]紫云英不同翻压时期对土壤养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吕玉虎,刘春增,潘兹亮,李本银,曹卫东. 2013

[15]秸秆类有机物料还田对稻田土壤理化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袁大伟,郑宪清,李双喜,张翰林,吕卫光,何七勇,张娟琴. 2013

[16]土壤改良剂对鄱阳湖区潜育性稻田的改良作用研究. 侯红乾,冀建华,刘秀梅,刘益仁,董芳菲. 2016

[17]光叶紫花苕子不同翻压时期对土壤养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付云章,肖钦濒,郜胜涛,郭云周. 2017

[18]施用紫云英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王允青,张祥明,刘英,朱国平,许厥明. 2004

[19]长期绿肥与氮肥减量配施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张璐,黄晶,高菊生,曹卫东,高鹏,杨志长. 2020

[20]化肥减施条件下紫云英翻压量对土壤物理特性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刘小粉,刘春增,贾萌萌,潘兹亮.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