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曾希柏
作者: 曾希柏;李菊梅;徐明岗;高菊生;孙楠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红壤旱地;肥力;施肥;利用方式
期刊名称: 土壤通报
ISSN: 0564-3945
年卷期: 2006 年 37 卷 03 期
页码: 434-43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红壤旱地是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十分重要的土壤类型,其酸性较强,pH值一般在6.0以下、交换性酸含量在4.4 cmol(+)kg-1以上;且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普通旱地含量通常在20g kg-1以下;养分含量不高,全氮和全磷含量通常在1.0g kg-1左右、速效磷含量一般在10mg kg-1甚至5mg kg-1以下、速效钾含量大多低于100mg kg-1。施肥是影响红壤旱地肥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有利于红壤肥力的提高;而利用方式对红壤旱地肥力的影响主要通过施肥和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根据红壤旱地的肥力现状及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应加强养分平衡与流失规律、土壤性质调控与改良、高效利用与管理模式以及长期定位监测等方面的研究。
分类号: S158
- 相关文献
[1]不同有机肥源对红壤旱地耕层土壤性质的影响. 刘光荣,冯兆滨,刘秀梅,陈先茂,邹绍文,李祖章,周卫. 2009
[2]不同有机肥源对红壤旱地微生物类群和酶活性的影响. 刘光荣,冯兆滨,刘秀梅,陈先茂,邹绍文,李祖章,郑立平,周卫. 2009
[3]辽西苹果园土壤肥力变化及施肥建议. 李燕青,杨安,李壮,程存刚,温延晨. 2020
[4]江西省肥料施用状况与肥效演变规律. 罗奇祥,李祖章,刘光荣. 2004
[5]长期施肥对砂土肥力变化及硝态氮积累和分布的影响. 刘春增,寇长林,王秋杰. 1996
[6]玛曲高寒草地土壤养分对不同利用方式的响应. 邹丽娜,周志宇,颜淑云,秦彧. 2009
[7]不同利用方式对龙里草地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徐海峰. 2017
[8]附盘图书的管理与利用. 张桂玲. 2004
[9]三江源区不同利用方式草地生物量及土壤养分特征. 李亚娟,孙灿灿,曹广民,龙瑞军. 2016
[10]天津市农作物秸秆养分资源状况及其利用方式研究. 潘洁,肖辉,陆文龙. 2015
[11]玉树高寒草甸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的特征. 马红梅,邵新庆,张建全,钟梦莹,柴琦,余群,魏佳宁. 2015
[12]基于能值理论的山西省农作物秸秆生态足迹研究. 程曼,解文艳,杨振兴,向云,周怀平,张建杰,陈斌. 2019
[13]山东寿光不同农业利用方式下土壤铬的累积特征. 李树辉,李莲芳,曾希柏,白玲玉,王道龙. 2011
[14]三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南方高山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庄媛,闫瑞瑞,熊军波,刘洋,陈亚男,杨培志,呼天明,辛晓平. 2021
[15]"公农1号"苜蓿栽培利用技术. 耿慧. 2012
[16]长期施肥对中国农田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氮含量影响的整合分析. 李亚林,张旭博,任凤玲,孙楠,徐梦,徐明岗. 2020
[17]不同利用方式下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及碳、氮固持研究. 张超,闫瑞瑞,梁庆伟,娜日苏,李彤,杨秀芳,包玉海,辛晓平. 2021
[18]农田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重金属区域分异与评价. 黄绍文,金继运,和爱玲,唐浩. 2007
[19]草地土壤机械组成研究综述. 张保刚,梁慧春. 2009
[20]不同利用方式紫花苜蓿地土壤含水量和容重的比较研究. 高超,张月学,陈积山,邸桂俐,潘多锋.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海泡石改性纳米零价铁对Cd的吸附效果及其机制
作者:梅哈古丽·艾尼瓦尔;张拓;殷宪强;张楠;彭礼枚;李洪斌;曾希柏
关键词:海泡石;纳米零价铁;镉;吸附机制
-
基于农田氮磷平衡的红壤区农田环境友好型种植制度评价
作者:洪曦;宫殿林;曾希柏;罗尊长;郑超;汤春纯;李荣;吴培金;李俊;邓龙英
关键词:生态经济效益;长期定位监测试验;环境友好;种植制度;综合评价
-
秸秆还田影响农田土壤健康研究进展
作者:张子怡;张洋;文炯;彭芝;苏世鸣;王亚男;张楠;吴翠霞;周丽;解学仕;曾希柏
关键词:秸秆还田;土壤健康;调控;影响因素
-
整合分析添加有机物料对我国农田土壤微生物残体的影响
作者:王跃锋;张晨阳;罗正明;李建华;李然;孙楠;徐明岗
关键词:有机物料;氨基糖;微生物残体;土壤有机碳;整合分析
-
长期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对黑土N2O排放的影响
作者:王昊;胡荣桂;林杉;高洪军;徐明岗;张文菊;邬磊
关键词:长期施肥;碳氮组分;N2O;土壤团聚体;偏最小二乘法路径分析模型(PLS-PM)
-
红壤性水稻土无机磷形态周年内变化及与磷肥利用率的关系
作者:黄晶;周玲红;高菊生;李冬初;刘立生;邹平;刘淑军;张会民
关键词:红壤性水稻土;关键生育期;无机磷形态;磷肥利用率;长期施肥
-
土壤-植物系统中硒的生物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杨忠兰;翟凡;温莉;颜蒙蒙;肖嬴;张永浩;姚锋先;曾希柏
关键词:硒生物有效性;土壤-植物系统;硒转运;赣南脐橙;硒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