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遗传背景不同植株形态水稻等基因系与杂草的竞争及化感作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余柳青

作者: 余柳青;陆永良;周勇军;郭龙彪;钱前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等基因系;植株形态;竞争;化感作用

期刊名称: 应用生态学报

ISSN: 1001-9332

年卷期: 2005 年 16 卷 04 期

页码: 721-72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相同遗传背景不同株形水稻浙辐80 2等基因系为材料,研究了IG1、IG4、IG2 5和IG2 6与无芒稗的竞争和化感作用潜力,探索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IG1和IG4的植株高度和分蘖角度显著大于IG2 5和IG2 6 ,但它们的根系活力却显著小于IG2 5和IG2 6 .IG1和IG4对无芒稗生物量干重抑制率分别达到15 %和17% ,显著高于IG2 6的6 4 % ,表明水稻与无芒稗竞争力与水稻植株高度和分蘖角度成正比,而与水稻根系活力成反比.IG1叶片水浸提液对无芒稗根长抑制率为77 .6 % ,显著高于非化感对照品种秀水6 3,而植株形态相近的IG4的化感作用却未达到显著水平,显示在相同遗传背景下水稻化感作用强弱与水稻株型无相关性.

分类号: S451.1

  • 相关文献

[1]阔叶丰花草与2种菊科植物之间的化感作用. 张泰劼,田兴山,张纯,吴丹丹. 2020

[2]稻草覆盖马铃薯茬对后季水稻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徐春梅,王丹英,邵国胜,符冠富,章秀福. 2008

[3]不同年代早籼稻品种的植株形态及其演变研究. 宋文卿,张卫星,于隆严,邵国胜,周蓉,于永红,朱智伟,廖西元. 2010

[4]大气CO_2浓度升高条件下移栽水稻与不同出苗时间稗草竞争的响应差异. 孙富芝,朱建国,曾青,朱春梧,朱云枝,马红亮,谢祖彬,余柳青. 2007

[5]鸭舌草对水稻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及其防治经济阈值的研究. 张宏军,涂书新,魏守辉,李林. 2012

[6]籼稻标记性状等基因系的构建(英文). 曾大力,钱前,董国军,朱旭东,董凤高,滕胜,郭龙标,曹立勇,程式华,熊振民. 2003

[7]籼稻标记性状等基因系的构建(英文). 曾大力,钱前,董国军,朱旭东,董凤高,滕胜,郭龙标,曹立勇,程式华,熊振民. 2003

[8]番茄幼苗叶片三种同工酶的比较. 许仁林,易琼华. 1989

[9]小麦品种不同株高等基因系赤霉病抗性比较. 邹明烈,柏贵华,赵寅槐,王苏. 1988

[10]太湖地区稻种资源的化感特性鉴定. 汤陵华,王艳平. 2002

[11]水稻化感种质筛选的初步研究. 赵艳红,彭懿紫,黎坤爱. 2005

[12]水稻化感材料控制稗草的基因定位研究. 徐正浩,何勇,崔绍荣,赵明,张旭,李迪. 2003

[13]抗草潜力不同的水稻品种混合种植对稗草的抑制作用. 韩豪华,周勇军,陈欣,余柳青. 2007

[14]中国北方水稻与无芒稗化感作用研究. 姜敏,郝楠,郭延玲,张玉芬,纪明山. 2007

[15]水稻化感品种根区土壤微生物群落反馈对伴生稗草的影响. 孙备,沈樱,张雪,苏本卿,王国骄,郭伟,周斌. 2018

[16]水稻秸秆还田对小麦化感作用研究进展. 李波,石晓旭,刘建,薛亚光,石吕,魏亚凤. 2021

[17]水稻化感作用研究进展及展望. 李杨瑞. 2006

[18]我国北方水稻对无芒稗化感作用研究初报. 姜敏,张玉芬,徐宜红,纪明山. 2005

[19]水稻化感基因研究和展望. 余柳青,周勇军,陆永良,张建萍,玄松南. 2007

[20]水稻化感作用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黄新玲,张振海.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