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基因组辅助育种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倪海枝

作者: 倪海枝;王引;颜帮国;陈方永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果树育种;新生物育种技术;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基因组选择;统计模型

期刊名称: 分子植物育种

ISSN: 1672-416X

年卷期: 2023 年 21 卷 005 期

页码: 1535-155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近年来,基因组学分析技术的发展为提高植物育种效率开辟了新的途径.基于基因组学的植物育种和遗传学研究的新方法,如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和基因组选择(GS),得到广泛应用,包括应用于果树育种中.果树世代周期长、遗传杂合度高、基因组较大、童期长且生物学研究基础薄弱,果树目标性状的遗传改良进程受到极大限制.本综述分析了基因组学辅助育种的潜力,利用新的基因组学方法来克服传统果树育种的这些障碍.首先介绍了果树常规育种技术(如远缘杂交,突变等技术),随后对果树中近年来出现的新的生物育种技术(如RNA干涉技术,同源转基因育种技术等)作了概述.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测序成本进一步降低,越来越多的果树完成了全基因组测序,总结了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果树树种,并综述了 GWAS和GS的核心理论、主要模型、研究方法以及它们在果树育种中的应用进展,最后展望了基因组辅助育种技术在果树育种中的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分类号: S66

  • 相关文献

[1]西门塔尔牛饱和脂肪酸含量的低密度芯片基因组预测. 齐欣,张静静,樊惠中,李娟,胡鑫,刘飞,朱波,高雪,陈燕. 2016

[2]结合GWAS先验标记信息的肉鸡RFI性状全基因组选择研究. 杜永旺,黄超,王一东,李森,文杰,陈智武,赵桂苹,郑麦青. 2022

[3]利用大棚杏培育育种植株技术. 苑克俊,王培久. 2014

[4]2n配子的发生及在果树育种中的应用. 丛佩华,吴禄平,景士西. 1998

[5]植物铁吸收机理及其相关基因在果树育种上的应用. 刘小丰,许兰珍,何永睿,陈善春. 2008

[6]韩国的果树生产和育种进展. 过国南,王力荣. 2005

[7]RAPD技术在果树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狄红梅,王学府,曹秋芬. 2017

[8]TERF1基因增强糖橙抗病性的初步研究. 邓子牛,钟晓红,易图永,黄荣峰,曾柏全. 2008

[9]原生质体培养及其在果树育种上的应用. 李学营,鄢新民,王献革,郝婕,冯建忠. 2010

[10]3因素随机裂区试验设计及其统计分析. 陈庭木,王宝祥,杨波,迟铭,李键,宋兆强,徐大勇. 2017

[11]三因素裂随机试验设计及其统计分析. 陈庭木,王宝祥,刘艳,徐波,邢运高,杨波,徐大勇. 2017

[12]三因素裂条区试验设计及其统计分析. 陈庭木,王宝祥,刘艳,迟铭,李键,徐大勇. 2018

[13]HJ-1CCD与Landsat-8OLI在呼伦贝尔草原区FPAR反演中的比较分析. 李晓宇,包玉海,吴琼,海全胜,李振旺,张保辉,闫瑞瑞,辛晓平. 2015

[14]叶面积指数间接测量方法分析. 熊万彩,邱权,陈天华,郑文刚. 2013

[15]基于遥感的植被覆盖度估算方法述评. 邢著荣,冯幼贵,杨贵军,王萍,黄文江. 2009

[16]物种分布模型在海洋潜在生境预测的应用研究进展. 杨晓龙,杨超杰,胡成业,张秀梅. 2017

[17]区域水稻穗期叶片氮素的遥感估测初探. 张浩,姚旭国,张小斌,郑可锋. 2009

[18]水稻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高光谱估测研究. 张浩,姚旭国,张小斌,金千瑜,郑可锋. 2009

[19]水稻品种(系)稳定性分析模型的评价. 陈志德,仲维功,杨杰,张红生. 2003

[20]分子遗传技术在家畜遗传评定中的应用. 狄江,王琼,拉扎提.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