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蜂王滞育与出蛰方法对短头熊蜂繁育特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秦加敏
作者: 秦加敏;宗德琴;展江;梁铖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短头熊蜂;滞育;CO2处理;冷藏;蜂群发育;群势;繁育效率
期刊名称: 昆虫学报
ISSN: 0454-6296
年卷期: 2023 年 003 期
页码: 338-35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驯化本土熊蜂为农作物授粉,是现代农业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的高质量之路。本研究旨在探明诱导云南本土优势熊蜂种——短头熊蜂Bombus breviceps蜂王滞育与出蛰方法对繁育特性的影响,以优化饲养关键技术,提高繁育效率。【方法】通过对短头熊蜂蜂王不同滞育期体重及存活率变化的统计,以及饲养不同体重、不同滞育期(滞育历时30, 60, 90, 120和150 d)和不同诱导出蛰方法(未经处理对照组、5℃冷藏90 d以及CO2处理5和30 min)处理的蜂王,记录蜂群发育(蜂王产卵前期、始见工蜂历时、始见子代蜂王历时、始见雄性蜂历时、蜂群工蜂数量达到6头历时、蜂群工蜂数量达到30头历时、蜂群工蜂数量达到60头历时及建群蜂王寿命)、群势(工蜂数量和子代蜂王数量)、繁育效率[蜂王产卵率、蜂群可应用率(工蜂数量50头以上的蜂群比例)和子代蜂王生产率]等繁育特性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短头熊蜂成功交尾的蜂王体重符合正态分布,范围在0.4513~1.1928 g之间,平均为(0.8969±0.1219) g,出现频率最高的体重范围是0.8733~0.9788 g,占比61.2%。滞育期蜂王存活率与体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二者均随滞育历时的延长而下降,滞育历时超过120 d时,蜂王存活率急剧下降。蜂王滞育前体重分别与蜂王产卵前期、蜂群始见工蜂历时、始见子代蜂王历时、始见雄性蜂历时、蜂群工蜂数量达到6头历时、蜂群工蜂数量达到30头历时、蜂群工蜂数量达到60头历时、建群蜂王寿命、工蜂数量及子代蜂王数量相关性都不显著,但是中等体重(0.8733~0.9788 g)的蜂王建群后子代蜂王生产率更高;蜂王滞育前体重和滞育历时对蜂群发育和群势的影响不产生交互作用,滞育历时与蜂群产生的工蜂数量和子代蜂王数量相关性不显著,但与蜂王产卵前期、始见工蜂历时、始见子代蜂王历时、始见雄性蜂历时、蜂群工蜂数量达到6头历时、蜂群工蜂数量达到30头历时、蜂群工蜂数量达到60头历时和建群蜂王寿命呈极显著负相关,随滞育历时的延长,蜂群发育期缩短。虽然滞育90 d的蜂王产卵率与滞育60和120 d的相近,但建群后工蜂数量多,蜂群可应用率及子代蜂王生产率高于滞育60, 120和150 d的蜂王的。5℃冷藏90 d和CO2处理的蜂王产卵前期、蜂群始见工蜂历时、蜂群工蜂数量达到6头历时、蜂群工蜂数量达到30头历时和蜂群工蜂数量达到60头历时极显著短于对照组;CO2处理30 min组蜂群的工蜂数量最多(496.4±101.1头),显著高于CO2处理5 min组的(364.4±132.1头)、5℃冷藏90 d组的(398.2±117.2头)和对照组的(253.0±44.0头),蜂王产卵率(100.0%)、蜂群可应用率(86.7%)和子代蜂王生产率(86.7%)依次高于5℃冷藏90 d组和CO2处理5 min组的,对照组的最低。【结论】短头熊蜂成功交尾的蜂王必须经历滞育才能正常建群繁育后代,且滞育前体重在0.8733~0.9788 g的蜂王繁育特性较好;5℃冷藏90 d和CO2处理均能诱导蜂王出蛰产卵建群。本研究结果可为短头熊蜂的高效繁育技术集成提供参考,对于本土熊蜂的保护和授粉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分类号: S892
- 相关文献
[1]饲料蜂花粉灭菌对短头熊蜂工蜂群发育的影响. 赵必安,展江,秦加敏,梁铖. 2024
[2]冷藏对不同季节采集的美洲斑潜蝇寄生蜂羽化的影响. 白义川,谷希树,陈学新,徐维红,刘佰明,胡学雄. 2009
[3]温度和光周期对管侧沟茧蜂滞育诱导及滞育茧的低温冷藏. 路子云,冉红凡,刘文旭,屈振刚,刘小侠,李建成,张青文. 2014
[4]南通地区不同品种草莓避雨繁育效率比较. 陆瑾,徐秋霞,王莹,曹凡,谷青青,黄欣,吴玲,曹国华,李玉娟. 2023
[5]糖饲料对短头熊蜂工蜂群发育的影响. 秦加敏,苏睿,宋文菲,马永金,梁铖,董坤. 2020
[6]云南短头熊蜂体色模式多态性地理分布格局. 梁铖,秦加敏,宗德琴,李雨时,丁桂玲,黄家兴. 2024
[7]不同饲料对小峰熊蜂工蜂群发育的影响. 吴杰,黄家兴,安建东,胡福良. 2009
[8]花粉对明亮熊蜂蜂群发育的影响. 韩李伟,曾兆华,郑云开,杨广,尤民生. 2014
[9]小峰熊蜂野生和人工繁育蜂王及蜂群发育特征研究. 王瑞生,程尚,徐希莲,戴荣国,任勤. 2012
[10]两种液体饲料对小峰熊蜂蜂群发育的影响. 徐希莲,王凤贺,杨甫. 2013
[11]中国红光熊蜂(Bombus ignitus Smith)的饲养与观察. 於文俊,王冬生,茅洪新,赵京音,袁永达. 2004
[12]滇南中蜂的周年变化与气候的相关性分析. 杨娟,胡宗文,周春涛,苗春辉,张学文. 2020
[13]温室环境对蜜蜂群势、抗氧化酶系和解毒酶系的影响. 马卫华,李新宇,申晋山,李立新,姜玉锁. 2020
[14]蜜蜂冬季管理. 王可. 2000
[15]温室大棚蜂群的养殖与管理. 国占宝. 2010
[16]善待蜜蜂饲养强群提高蜂产品质量. 陈世璧. 2008
[17]中华蜜蜂ApisceranaF分蜂特性的观察和研究. 杨冠煌,胡发新,林国兴. 1981
[18]蜂花粉中生物毒素的污染——蜂花粉标准中的空白. 董捷,孙丽萍,田文礼,闫继红,朱晓丽,刘博. 2005
[19]东方蜜蜂ApisCeranaFab.在我国的分布及其亚种分化. 杨冠煌,许少玉,匡邦郁,刘宜钿. 1986
[20]不同花粉对越冬蜜蜂群势和存活率的影响. 陈顺安,张学文.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云南短头熊蜂体色模式多态性地理分布格局
作者:梁铖;秦加敏;宗德琴;李雨时;丁桂玲;黄家兴
关键词:短头熊蜂;体毛;体色模式;聚类分析;地理分布
-
饲料蜂花粉灭菌对短头熊蜂工蜂群发育的影响
作者:赵必安;展江;秦加敏;梁铖
关键词:短头熊蜂;饲料;辐照;加热;臭氧;蜂群发育
-
云南贡山县中蜂常见几种病虫害调查与防治
作者:朱雅楠;赵必安;王红坤;李雨时;宗德琴;梁铖;赵洪木
关键词:贡山县;中华蜜蜂;病虫害防治
-
大蜡螟性肽受体基因GmelSPR克隆及表达分析
作者:朱雅楠;赵必安;张洋逸;李雨时;梁铖;宗德琴;杨爽
关键词:大蜡螟;性肽受体基因;GmelSPR;基因克隆;表达谱
-
中华蜜蜂授粉对元阳枇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作者:秦加敏;邓尚靠;展江;候梦赏;李小发;曹文勇;杨雪寒;高正学;梁铖
关键词:蜜蜂授粉;枇杷;坐果率;可溶性固形物
-
云南三江并流区域中华蜜蜂形态特征分析
作者:徐曦;李年瑶;赵洪木;梁铖;尤方东;刘军;匡海鸥;赵文正
关键词:三江并流;中华蜜蜂;形态特征
-
蜜蜂采集真菌孢子行为研究进展与展望(2)
作者:黄新球;杨有仙;杨文;李莎;苗春辉;梁铖;王艳辉
关键词:蜜蜂;真菌;孢子;采集行为;健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