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主要害虫防治技术研究进展与综合治理体系构建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炳旭

作者: 陈炳旭;董易之;李文景;全林发;姚琼;徐淑;池艳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荔枝害虫;防治技术;监测预警;综合治理;生物防治

期刊名称: 广东农业科学

ISSN: 1004-874X

年卷期: 2020 年 47 卷 011 期

页码: 103-11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对近30年来国内外荔枝害虫防治技术研究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和梳理:监测预警技术主要用于对荔枝蒂蛀虫、荔枝蝽和鳞翅目食叶害虫防治适期的预测;农业防治措施主要有间伐疏植、回缩修剪、严控冬梢、清理落果、果园生草和间种豆科作物等;生物防治技术包括释放天敌昆虫和施用生物农药等,人工释放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是目前荔枝上较为成功的"以虫治虫"例子,B.t.和绿僵菌制剂等生物农药对荔枝鳞翅目食叶害虫低龄幼虫有一定的防效;物理防治技术包括色诱、性诱、灯光诱杀和干扰等;化学防治仍是目前防治荔枝害虫最重要的手段,但正式登记的只有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类和除虫脲等药剂,而防效更好的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和噻虫胺等药剂尚有待登记.根据多年研究积累和实践经验,提出在荔枝开花前和谢花后各施药1次以防治多种害虫为害或压低虫口基数;释放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以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对于荔枝蒂蛀虫要贯彻"兼前-抓中-控后"和"成虫、卵和初孵幼虫一起杀"的防控策略,在幼果期通过预测预报确定其防治适期可提高防效和减少施药次数;果实及时采收、采后及时修剪,保秋梢、控冬梢和冬季清园等措施都有助于压低虫口基数.

分类号: S436.67+1

  • 相关文献

[1]我国主要农作物病害灾变机制与综合防控研究进展:2018年-2022年. 刘文德,代玉立,邵小龙,张昊,陈华民,靳怀冰,刘文文,彭焕,张丹丹,李智强,钱国良,刘太国,陈捷胤. 2023

[2]内蒙古草原虫害防治对策及效益研究. 刘思博,殷国梅,高博,张园园,薛艳林,张英,马崇勇,单艳敏,贾明,丁海君,白春利,孙林,田彦军,高霞. 2017

[3]蝗虫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徐超民,王加亭,李霜,刘路路,姚贵敏,伟军,王坤芳,王文成,涂雄兵,张泽华. 2021

[4]棉虫抗药性的综合治理技术. . 1993

[5]沙漠蝗防控技术的综述. 李霜,王加亭,潘凡,刘路路,姚贵敏,王坤芳,王文成,伟军,马建萍,涂雄兵,张泽华. 2021

[6]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种群控制研究概况. 周忠实,郭建英,王沫,彭兆普. 2009

[7]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发展以农民为中心的IPM技术体系. 万方浩. 1996

[8]竹盲走螨、胡瓜钝绥螨对毛竹害螨的控制作用研究. 张艳璇,林坚贞,季洁,斋藤裕,张智强. 2004

[9]几种外来杂草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治理对策研究. 丁建清. 1995

[10]外来有害植物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治理现状与对策. 丁建清,王韧,付卫东. 1998

[11]豚草(AmbrosiaartemisiifoliaL.)种群控制研究概况. 周忠实,郭建英,王沫,彭兆普. 2009

[12]水稻白叶枯病防治技术研究. 张桂芬,程红梅,鲁传涛,王克荣. 1998

[13]蚜虫的防治技术及应用新进展. 马国兰,柏连阳. 2007

[14]桃红颈天牛发生为害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韩明利,马爱红,路子云,刘文旭,李建成,冉红凡. 2019

[15]基于GIS的畜禽疫病监测预警系统的构建与实现. 赵巧丽,李国强,冯晓,杨叙国,王进磊,秦一浪,郑国清. 2016

[16]山东省北长山岛海岸滑坡演化特征及成因机制. 高伟,刘乐军,刘杰,徐元芹,李萍,李培英,徐广波. 2016

[17]黄海浒苔绿潮研究进展. 王宗灵,傅明珠,肖洁,张学雷,宋伟. 2018

[18]中国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草地贪夜蛾春夏两季迁飞轨迹的分析. 姜玉英,胡高,吴孔明. 2019

[19]我国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研究综述. 郑素芳,郑业鲁,林伟君,马巍,李泽. 2012

[20]2018年黑龙江省小麦产业发展分析与2019年展望. 李晓晨,毕洪文,黄峰华,李金霞,李文枫.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