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桔红花色恢复系R18的遗传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莓
作者: 陈卫江;易冬莲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恢复系;标记性状;遗传;R18
期刊名称: 作物研究
ISSN: 1001-5280
年卷期: 1999 年 04 期
页码: 14-16
摘要: 从1994 年起,通过杂交、回交、测交等方法,对CMS恢复系选育后代中出现的具有桔红花色的变异株R18 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变异株系的桔红花色性状属于隐性突变,受2 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其花色性状能随配子有性传递,但携有隐性桔红花色基因的雄配子生活力较低,在各花色分离世代中,桔红花色分离株低于理论预测值。由于该材料的桔红花色能够稳定遗传,性状特征明显,可作为恢复系纯度鉴别的理想标记性状。
分类号: S634.303
- 相关文献
[1]甘蓝型油菜萝卜质雄性不育恢复系的筛选和初步研究. 文雁成,张书芬,王建平,朱家成,赵磊,曹金华. 2010
[2]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NEA的发现与遗传研究. 蒲晓斌,张启行,陈放. 2002
[3]四个带有标记性状的棉花CMS恢复系的主要农艺与光合生理特性. 刘英新,王学德,倪密,文国吉,赵亦静,华水金,袁淑娜,邵明彦. 2010
[4]甘蓝型油菜CMS桔红花色恢复系R18遗传研究. 陈卫江,易冬莲. 1999
[5]大麦雄性不育性的遗传和基因定位. 李承道,黄培忠,陈如梅,马俊虎,刘玉芳,杜永芹,陈恭,秦国卫. 1993
[6]甘蓝型油菜特异矮秆直立株型新品系DW871株高的遗传分析. 张瑞茂,李超,陈大伦,向阳. 2019
[7]花培籼粳交恢复系泸恢7姊妹系间表型及遗传差异比较. 谢戎. 1997
[8]花培籼粳交恢复系泸恢17姊妹系间表型及遗传差异比较. 谢戎,况浩池,王贵雄. 1997
[9]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金农油1号恢复系5735R的选育. 李敏,张瑞茂,陈大伦,汤晓华. 2009
[10]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优良恢复系6958 R的选育. 张瑞茂,李敏,陈大伦. 2011
[11]甘蓝型油菜显性雄性核不育材料三系选育. 王华,赵继献,候国佐,张瑞茂. 1993
[12]甘蓝型黄籽双低油菜恢复系材料2188R的选育. 冉光权. 2006
[13]甘蓝型油菜三隐性核不育材料L7AB及临保系的选育. 秦信容,杜才富. 2006
[14]甘蓝型优质高产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50恢复系6215R的选育. 陈大伦,张瑞茂,李敏,汤晓华. 2009
[15]早熟甘蓝型油菜恢复系YD 1021 R的选育. 汤勇,罗遵喜,杜才富,秦信蓉,张星星,喻时周. 2014
[16]甘蓝型黄籽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九号恢复系5862R的选育. 张瑞茂,侯国佐. 2002
[17]甘蓝型油菜双低萝卜质不育恢复系快速改良技术研究. 文雁成,张书芬,王建平,朱家成,何俊平,蔡东芳,曹金华,赵磊,王东国. 2016
[18]甘蓝型油菜双低pol CMS恢复系2350C的选育与应用. 张超,李大雄,罗莉斯,曾兵. 2014
[19]甘蓝型油菜双低高含油量恢复系017R的选育. 何惠萍. 2008
[20]甘蓝型油菜“三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 199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甘蓝型油菜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作者:陈卫江;李莓;涂金星;郭一鸣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萝卜;细胞质不育;杂种优势利用
-
绿肥新品种油肥1号选育报告
作者:陈卫江;邓力超;范连益;王同华;惠荣奎;曲亮
关键词:油菜;绿肥;品种选育;油肥1号
-
基于油菜F_1杂种种皮鉴别其母本的SSR检测方法及应用
作者:陈卫江;李莓;涂金星
关键词:油菜;杂交种;种皮;SSR;母本
-
利用SSR标记鉴定油菜杂交品种沣油737种子纯度的研究
作者:陈卫江;李莓;曲亮
关键词:油菜;SSR;沣油737;纯度鉴定
-
基于SSR标记技术的油菜杂交品种沣油958的种子纯度鉴定
作者:陈卫江;李莓;范连益;曲亮;王建喜
关键词:油菜;SSR;沣油958;纯度鉴定
-
苯磺隆对甘蓝型油菜的杀雄效果研究
作者:陈卫江;王建喜
关键词:苯磺隆;甘蓝型油菜;杀雄;效果
-
甘蓝型油菜pol-CMS杂交种纯度SSR鉴定与田间鉴定单株吻合率研究
作者:陈卫江;王建喜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pol-CMS;SSR;田间鉴定;吻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