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耕作工具相互作用建模分析研究现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宋禹莹

作者: 宋禹莹;郑炫;刘进宝;杨怀君;李帆;胡赫岩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土壤耕作;数值建模;有限元;离散元;流体动力学

期刊名称: 中国农机化学报

ISSN: 2095-5553

年卷期: 2024 年 004 期

页码: 250-25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准确模拟土壤—耕作工具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实现部分替代田间试验环节,不仅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还能优化耕作工具。从经典力学的分析和数值模型分析(有限元分析、离散元分析、流体动力学分析和耦合算法分析)两个方面对土壤—耕作工具相互作用建模分析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提出目前土壤—耕作工具相互作用的建模中对土壤的模拟不够贴近实际、单一建模方法对土壤的模拟有局限性和多软件耦合算法中通过优化边界穿越等问题。通过对多耦合软件中不同模型边界进行优化,提高模拟土壤与耕作工具相互作用的准确性,使模拟结果更贴近实际。

分类号: S22

  • 相关文献

[1]基于ANSYS和EDEM的小麦茎秆切割仿真研究. 江涛,吴崇友,汤庆,沐森林,赵辅群. 2018

[2]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孔隙的多重分形特征. 周虎,李保国,吕贻忠,郑金玉,刘武仁. 2010

[3]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梅楠,刘琳,隋鹏祥,张文可,田平,王沣,苏思慧,王美佳,孟广鑫,齐华. 2017

[4]作物格局、土壤耕作和水肥管理对农田杂草发生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 赵玉信,杨惠敏. 2015

[5]土壤耕作与秸秆还田对小麦产量及麦季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王祥菊,周炜,王子臣,盛婧,陈留根. 2016

[6]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黄淮海夏大豆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王幸,邢兴华,徐泽俊,齐玉军,季春梅,吴存祥. 2017

[7]土壤耕作方式对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马爱平,王娟玲,靖华,王裕智,逯腊虎,崔欢虎. 2009

[8]不同土壤耕作模式对双季水稻生理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肖小平,李超,汤文光,郭立君,汪柯,程凯凯,潘孝晨,孙耿. 2019

[9]应用耕作指数评价耕作措施对双季稻田土壤质量的影响. 张明园,孙国峰,汤文光,陈阜,张海林. 2011

[10]麦秸还田与土壤耕作对稻季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 张岳芳,郑建初,陈留根,王子臣,朱普平,盛婧,王亚雷. 2009

[11]稻麦两熟制农田不同土壤耕作方式对稻季CH_4排放的影响. 张岳芳,郑建初,陈留根,王子臣,朱普平,盛婧,王亚雷. 2010

[12]旋耕配合秸秆颗粒还田对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 董建新,宋文静,丛萍,李玉义,逄焕成,郑学博,王毅,王婧,况帅,徐艳丽. 2021

[13]稻麦两熟制农田稻季温室气体甲烷及养分减排研究. 郑建初,陈留根,张岳芳,郭智,肖敏,刘红江,王子臣. 2012

[14]不同土壤耕作模式对双季稻区水稻植株养分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肖小平,李超,汤文光,郭立君,程凯凯,汪柯,潘孝晨,李微艳. 2019

[15]松辽平原中部地区应对气候干旱变化的土壤耕作技术. 尹小刚,刘武仁,郑洪兵,张海林,褚庆全,文新亚,殷鹏飞,陈阜. 2012

[16]东北春玉米耕地合理耕层构造研究. 王立春,马虹,郑金玉. 2008

[17]圆辊拨爪式防堵机构作业性能的模拟与试验. 方会敏,史嵩,乔璐,牛萌萌,徐高伟,荐世春. 2018

[18]铲筛组合式大葱挖掘抖土疏整装置设计与试验. 侯加林,陈彦宇,李玉华,李天华,李广华,郭洪恩. 2021

[19]基于EDEM的齿爪粉碎机玉米粉碎仿真分析. 贾振超,张宗超,李寒松,孔凡祝,武文璇,慈文亮. 2020

[20]气动式水稻株间机械除草装置研制. 蒋郁,齐龙,龚浩,刘闯,陶明,胡小鹿,陈琴苓.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