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外及近红外光谱在小杂粮品质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冯海智

作者: 冯海智;李龙;王冬;张凯;冯淼;宋海江;李荣;韩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杂粮;中红外光谱;近红外光谱;品质检测

期刊名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ISSN: 1000-0593

年卷期: 2023 年 43 卷 001 期

页码: 16-24

收录情况: EI ; SC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中红外光谱以及近红外光谱在现代分析化学中有重要的地位,是人类认识物质结构、功能、成分以及含量的重要途径.小杂粮泛指生育期短、种植面积少、种植地区和种植方法特殊,有特种用途的多种粮豆,其特点是小、少、特、杂.小杂粮营养丰富,既是传统口粮,又是保健食品资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善,小杂粮作为药食同源的新型食品资源,在现代绿色保健食品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小杂粮进行品质检测可为小杂粮生物活性物质研究、品质分级、小杂粮育种、产地溯源与真伪鉴别等方面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按照麦类小杂粮及豆类小杂粮分类,对国内近30年来小杂粮品质检测有关文献加以综述.研究表明,麦类小杂粮品质检测文献更多,约占文献数量的2/3左右,且以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居多;豆类小杂粮品质检测文献相对较少,约占文献数量的1/3左右,且以中红外光谱技术应用居多.中红外光谱、近红外光谱在小杂粮品质检测分析方面有诸多重要应用.其中,中红外光谱更多应用于小杂粮中活性物质以及小杂粮加工过程的表征,而近红外光谱则更多应用于小杂粮中粗蛋白、粗脂肪、水分等主要品质指标的定量分析检测,可为小杂粮品质监测、科学育种提供高效的数据来源.近年来,随着化学计量学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近红外光谱不再局限于小杂粮品质指标定量分析,而且还被应用于小杂粮产地溯源等领域,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最后对中红外光谱、近红外光谱在小杂粮品质无损分析检测方面做出了展望.

分类号: O657.33

  • 相关文献

[1]红外光谱技术在蜂蜜质量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屠振华,朱大洲,籍保平,孟超英,王林舸,庆兆坤. 2010

[2]近红外、中红外和拉曼光谱法测定商品农药制剂中溴氰菊酯的含量. 熊艳梅,唐果,段佳,李春子,王冬,闵顺耕. 2010

[3]近红外、中红外光谱技术在无机元素分析检测中的应用. 李高阳,单杨. 2015

[4]近红外光谱、中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无损检测技术在食用油脂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朱向荣,尚雪波,帅鸣,傅复华. 2010

[5]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在茶籽调和油品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苏东林,张菊华,李高阳,朱向荣,刘伟,谢秋涛,单杨. 2018

[6]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及其在稻米品质改良中的应用. 马洪文,谢万奇,殷延勃,武绍湖,王昕. 2011

[7]近红外光谱无损分析肉类品质的研究进展. 王冬,栾云霞,王欣然,贾文珅. 2024

[8]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苹果品质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王世芳,崔广禄,冯晓元,韩平. 2017

[9]应用MIR预测牛健康状况的研究进展. 陈焱森,上官爱哨,陈明新,马亚宾,李春芳,徐为民,程春宝,熊琪,张淑君. 2020

[10]基于中红外光谱技术鉴别转基因大豆的方法研究. 方慧,张昭,王海龙,杨向东,何勇,鲍一丹. 2017

[11]中红外光谱技术在牛奶营养物质预测及奶牛相关特性分析上的应用. 董利锋,YAN Tianhai,屠焰,刁其玉. 2016

[12]母牛早期妊娠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原开敏,时玉新,董智豪,赵羚均,许师源,吴开慧,王栋. 2023

[13]基于DR-FTIR技术结合biPLS法测定精米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肖朝耿,叶沁,卢文静,谌迪,唐宏刚,杨慧娟,孟祥河,陈黎洪. 2019

[14]中红外光谱土壤有机质含量估测研究进展. 张霄羽,姚艳敏,颜祥照. 2021

[15]中红外光谱法结合支持向量机快速鉴别蜂蜜品种. 徐天扬,杨娟,孙晓荣,刘翠玲,李熠,周金慧,陈兰珍. 2018

[16]不同储存条件下的蜂王浆中红外光谱判别方法. 陈繁,刘翠玲,陈兰珍,孙晓荣,李熠,金玥. 2019

[17]用稳态空间分辨光谱技术检测农产品光学参数的研究及应用. 刘志存,王忠义,黄岚,徐志龙,侯瑞锋,王成,乔晓军. 2008

[18]遗传神经网络在稻米垩白度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黄星奕,吴守一,方如明,罗玉坤. 2003

[19]无损检测技术在食品品质检测中的应用. 卜凡艳,韩剑众. 2007

[20]近红外光谱快速分析技术及其在动物饲料和产品品质检测中的应用. 王利,孟庆翔,任丽萍,杨建松.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