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稻微核心种质不同生育时期耐冷性鉴定及其相关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金铭路

作者: 金铭路;杨春刚;余腾琼;郭桂珍;汤翠凤;张俊国;阿新祥;曹桂兰;徐福荣;刘宪虎;戴陆园;张三元;韩龙植

作者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延边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水稻;微核心种质;生育时期;耐冷性;相关关系

期刊名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ISSN: 1672-1810

年卷期: 2009 年 10 卷 04 期

页码: 540-54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204份中国水稻微核心种质为试验材料,进行了水稻发芽期、芽期、幼苗期、孕穗期等耐冷性鉴定及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各生育时期耐冷性在籼粳亚种间、各种质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粳稻种质的耐冷性明显强于籼稻种质,但籼稻种质中也存在耐冷性较强的种质。高阳淀稻大红芒、肥东塘稻、木樨球、卫国、兴国、山酒谷、中花8号等粳稻种质和包选21号、红米三担白、寸谷糯、红谷等籼稻种质在水稻各生育时期均表现较强的耐冷性,在水稻耐冷性育种及耐冷基因发掘研究中应加以利用。自然低温和冷水胁迫下水稻结实率与低温下发芽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死苗率呈显著负相关,即低温下发芽期耐冷性和芽期耐冷性强的水稻种质一般表现为较强的孕穗期耐冷性。认为低温下发芽率和芽期低温处理后的死苗率可以作为孕穗期耐冷性早期鉴定的间接指标。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一份特异稻种资源不同生育时期耐冷性研究. 赵正武,刘剑飞,祁俊生,陈克富,鞠远金,蔡家军. 2008

[2]华南籼稻新品种(组合)生育中后期耐冷性研究. 周新桥,陈达刚,李丽君,刘传光,李巨昌,张旭,陈友订. 2013

[3]水稻微核心种质中广亲和基因S5~n的筛选. 姚国新,胡建,黄明军,段俊枝. 2014

[4]中国水稻微核心种质的耐储藏特性初步研究. 吴方喜,朱永生,谢鸿光,张建福,谢华安. 2010

[5]云南稻微核心种质及其回交高代糙米功能成分含量的遗传变异. 魏明亮,杜娟,曾亚文,杨树明,普晓英. 2013

[6]抗稻瘟病基因Pib、Pita、Pi5、Pi25和Pi54在我国水稻微核心种质中的分布. 岂长燕,许兴涛,马建,王帅,田鹏,孟令志,闫文秀,赵志超,王洁,王久林,雷财林. 2019

[7]我国水稻微核心种质资源对白叶枯病抗性的鉴定和评价. 王明明,张帆,石英尧,卓大龙,胡丹丹,周永力,黎志康. 2017

[8]麦秸全量还田下水稻物质生产与分配对氮肥运筹的响应. 梁红芳,张斯梅,顾克军,吕冰,顾东祥,许博. 2020

[9]Se肥施用方式和施用时期对水稻含Se量及产量的影响. 迟凤琴,匡恩俊,张久明,宿庆瑞,魏丹. 2014

[10]低磷胁迫对水稻地上部氮、钾吸收和积累的影响. 吴照辉,贺立源,严昶,左雪冬. 2009

[11]不同生育时期增温对寒地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姜树坤,王立志,杨贤莉,迟力勇,李忠杰,李明贤,张喜娟,赵茜,李锐,姜辉,李文华. 2021

[12]水稻耐高温研究进展. 陈旭,蒋晓英,雷开荣,林清,吴红,唐永群,静一,田维彬,郑远红,赵正武. 2008

[13]寒地粳稻碾磨品质和食味品质相关性状的综合分析. 王荣升,牟凤臣,李坤,张微,刘会,丁国华,杨光,王南博,张国民,刘玉明,陶永庆. 2023

[14]水稻结实期根系活性与稻米垩白形成的相关性初步研究. 钟旭华,黄农荣. 2005

[15]杂草稻后代主要耐冷性状相关关系. 赵凤民. 2010

[16]贵州杂交水稻组合农艺性状与耐冷性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焦爱霞,谭金玉,陈能刚,黎小冰,阮仁超,陈惠查. 2016

[17]寒地水稻种质资源萌发期耐冷性鉴定评价. 孙世臣,邹德堂,刘化龙,洛育,王敬国. 2007

[18]水稻苗期耐冷性研究进展. 罗世友,刘红安,邬文昌,幸胜平,肖叶青,陈大洲. 2006

[19]水稻苗期耐冷性的QTL定位分析. 彭强,张大双,吴健强,王际凤,黄培英,朱速松. 2015

[20]水稻生长后期耐冷性研究综述. 肖层林.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