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添加不同颗粒组成沸石粉对玉米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甲辰

作者: 王甲辰;左强;邹国元;宫延刚;陈延华;王美菊;孙建科;王嵘;李妮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土柱模拟;沸石粉;颗粒组成;耕层;土壤改良

期刊名称: 中国土壤与肥料

ISSN: 1673-6257

年卷期: 2015 年 06 期

页码: 108-11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土柱试验,研究不同颗粒组成的沸石粉添加到0~20 cm砂壤土耕层对玉米生长、养分累积的影响,为改良沙地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共设8个处理:CK0:不施肥+0 g沸石粉体(简称粉体);CK:施肥+0 g粉体;A:施肥+8 g粉体a;B:施肥+8 g粉体b;C:施肥+8 g粉体c;D:施肥+8 g粉体d;E:施肥+8 g粉体e;F:施肥+8 g粉体f。结果表明,处理A、B、C、D、E、F与CK之间的玉米株高均不存在差异;但其生物量均高于CK,粉体颗粒构成中<0.002 mm的含量最高的两个处理E、F达显著水平,分别比CK高71.36%和63.69%。结果还表明,生物量与不同粉体颗粒5个粒级分布的百分比x1、x2、x3、x4、x5即0.05~0.25 mm、0.02~0.05 mm、0.01~0.02 mm、0.002~0.01 mm、<0.002 mm百分率之间存在多元回归方程Y=3.69-0.050 6x1+0.082 5x2-0.093 4 x3-0.009 44 x4+0.064 86 x5,表明了玉米生长与颗粒组成之间的密切关系;方程系数表明生物量与细小颗粒含量呈极强的正相关,而与粗颗粒含量呈负相关。与CK处理相比,加粉体处理A、B、C、D、E、F均促进了氮和钾的吸收,但只有处理F对氮的吸收以及E和F处理对钾的吸收达显著水平。显著促进吸收的氮量达74.52%、钾量分别达63.39%和63.62%,而对磷没有显著促进作用。由此可以推论,在此土壤条件下,只有沸石粉体粘粒级颗粒含量高于39%时才显著促进玉米生长发育以及增加植株对氮、钾的吸收和利用。

分类号: S156`S513

  • 相关文献

[1]添加不同颗粒沸石粉对沙壤玉米NPK吸收和水分、养分淋溶的影响. 王甲辰,陈延华,邹国元,宫延刚,王美菊. 2015

[2]上海市浦东新区设施菜地土壤养分特征及改良建议. 杨业凤,姚政,金海洋,徐四新,徐阳春,杨建军. 2009

[3]沸石粉对日光温室蛋鸡舍冬季空气质量的影响. 李晓燕,赵瑞霞,李宝栋,萨其仍贵,红敏,王丽萍. 2018

[4]沸石粉中重金属及以沸石粉为载体维生素预混合饲料含量实验室间比对结果评价. 杨海锋,司文帅,刘海燕,陈磊,白冰,李俊. 2022

[5]生物炭、沸石与膨润土混施对玉米生长和吸收Cd、Pb、Zn的影响研究. 杜彩艳,王攀磊,杜建磊,朱红业,包立,郭玉蓉,张乃明,潘艳华. 2019

[6]利用沸石吸氨氮机理解决预混合饲料中维生素B_1测定的准确度研究. 李兰,贾铮,肖志明,索德成,刘志英,郭红双,徐思远,田静,樊霞. 2020

[7]不同淋洗条件下黄河三角洲盐渍土脱盐规律研究. 尹春艳,陈小兵,刘虎,秦松,孙海栓,张立宾. 2019

[8]不同双氰胺用量对稻田土壤氮素淋失的影响. 洪瑜,刘锦霞,刘越,赵天成,刘汝亮,陈晨. 2015

[9]丹江库区典型土壤磷的淋溶模拟研究. 王静,丁树文,李朝霞,郭熙盛,汪永涛,蔡崇法. 2008

[10]茶园土壤中钙迁移行为的土柱模拟研究. 苏有健,廖万有,王烨军,张永利,罗毅. 2014

[11]河北省表层土壤可侵蚀性κ值评估与分析. 曹祥会,龙怀玉,雷秋良,张认连. 2015

[12]河北省表层土壤可侵蚀性K值评估与分析. 曹祥会,龙怀玉,雷秋良,张认连. 2015

[13]红壤丘陵区坡地固体径流基本理化性状探析. 陈桂秋,刘守龙,张广平. 2005

[14]不同质地植烟土壤氮素矿化的差异性. 陆琳,米艳华,王树会,邹炳礼,余志勇. 2011

[15]水稻秸秆还田高产耕层构建试验初报. 王福义. 2018

[16]耕层和土壤质量是玉米大幅度、可持续增产的首要限制因子. 史振声,付景昌,朱敏. 2013

[17]不同种植方式下烤烟烟田土壤酶活性研究. 郑林林,任明波,陈旭,石屹,马兴华,田磊,张继光,王文杰,吴元华,元建,张忠锋. 2010

[18]和田地区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分析. 段婧婧,耿庆龙,摆玮. 2019

[19]水稻秸秆还田及耕层构建作业试验. 王金丽. 2018

[20]滨海盐碱地预覆膜起垄的生态效应及对棉花苗期的影响. 张谦,冯国艺,雷晓鹏,祁虹,王树林,王燕,梁青龙,林永增.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