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NDC模型长期复种翻压绿肥对土壤有机碳和小麦产量的模拟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肖玉涛

作者: 肖玉涛;李正鹏;宋明丹;段豆豆;韩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毛叶苕子;绿肥还田;春小麦;模型评价;模拟预测;施氮量;有机碳

期刊名称: 草业科学

ISSN: 1001-0629

年卷期: 2024 年 41 卷 002 期

页码: 332-34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对青海高原农田特有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豆科绿肥栽培模式,为揭示绿肥还田对于春小麦产量和土壤有机碳(SOC)的长期效应,本研究采用小区试验与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探索适宜青海高原的绿肥还田方式.本研究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秋闲期复种绿肥翻压还田(G)和不种绿肥不还田(CK),副区为后茬春小麦化肥用量,设置100%常规施肥(F100,225 kg·hm-2 N、112.5 kg·hm-2 P2O5)、70%常规施肥(F70,157.5 kg·hm-2 N、78.75 kg·hm-2 P2O5)和不施化肥(F0),共 6 个处理,基于 2019-2022 年的田间试验数据对反硝化-分解(DNDC)模型进行率定与验证,用验证过的模型对不同处理下土壤有机碳和小麦产量的长期变化规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DNDC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土壤有机碳和小麦产量,率定和验证过程中土壤有机碳模拟值和实测值的NRMSE值介于 0.017~0.295,R2 介于0.763~0.924,小麦产量模拟值和实测值的NRSME值范围为 0.160~0.280,R2 均大于 0.75,表明模拟值和实测值具有一致性,可以用校准验证过的模型模拟 0-50 cm土层土壤SOC和小麦产量;未来 30 年的模拟结果显示,绿肥翻压还田可以增加土壤SOC,具体表现为F70 + G>F100 + G>F0 + G>F100>F70>F0;0-50 cm土层土壤SOC储量 30 年变化依次为172.82、136.91、65.21、-35.61、-46.70 和-143.95 kg·hm-2,产量趋势为F70+G>F100+G>F100>F70>F0+G>F0,绿肥翻压还田配施化肥增产效果较好,F0 + G、F70 + G和F100 + G比无绿肥处理(F0、F70、F100)下小麦产量分别提高了 85.7%、87.5%和 20.0%;模拟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小麦产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综合来看,长期复种绿肥翻压还田配施 70%的化肥的固碳增产效果最佳.

分类号: S512.12`S153.6

  • 相关文献

[1]有机肥绿肥配施对水稻土有机碳组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刘小粉,贺小思,易柏宁,刘春增,曹卫东. 2020

[2]氮素用量和密度对玉米营养体产量的影响. 何世炜,常生华,张建全,王夏仙,杨虹民. 2003

[3]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半干旱区春小麦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张平良,郭天文,刘晓伟,曾骏. 2024

[4]施氮量对固定道垄作春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唐文雪,马忠明. 2020

[5]施氮和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春小麦拔节期光合作用的影响. 于佳,于显枫,郭天文,张绪成,马一凡. 2010

[6]施氮量对春小麦生长及土壤养分积累的影响. 窦晓静,张彦红,耿庆龙,赖宁,陈署晃. 2017

[7]灌溉频率和施氮量对滴灌春小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冉辉,蒋桂英,徐红军,李梦格,郝梦超. 2015

[8]施氮时期和施氮量对优质专用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雷钧杰,赵奇,陈兴武,赛力汗,金平. 2005

[9]基于DNDC模型青海西宁地区春小麦施氮量研究. 肖玉涛,李正鹏,宋明丹,韩梅. 2024

[10]水分胁迫下施氮量对春小麦旗叶生理特性的影响. 王伟,侯丽丽,贾永红,雷荣荣,刘旭欢,石书兵. 2013

[11]不同春小麦品种对氮肥处理的响应. 高甜甜,王德梅,王艳杰,杨玉双,常旭虹,赵广才. 2021

[12]春小麦新品种宁春47号水肥耦合优化方案研究. 党根友,魏亦勤,樊明,李红霞,裘敏,沈强云. 2010

[13]基于SOLANUM模型的甘肃中东部马铃薯潜在产量研究. 王瀚,秦军红,毕真真,孙超,李鑫,李亚杰,张俊莲,白江平. 2019

[14]不同数据结构和动物模型对高山美利奴羊经济性状遗传参数估计的比较. 乔国艳,袁超,郭婷婷,刘建斌,岳耀敬,牛春娥,孙晓萍,李文辉,杨博辉. 2020

[15]ROC曲线分析在评价入侵物种分布模型中的应用. 谢丙炎,万方浩,肖启明,戴良英. 2007

[16]应用多个生态位模型预测福寿螺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 张海涛,罗渡,牟希东,徐猛,韦慧,罗建仁,章家恩,胡隐昌. 2016

[17]热应激模型评价及其降低猪采食的机制研究进展. 熊云霞,王丽,易宏波,温晓鹿,邱月琴,田志梅,蒋宗勇. 2018

[18]不同农作物秸秆腐解规律及模型预测评价. 梁鑫宇,宋明丹,韩梅,李正鹏. 2023

[19]不同装袋量下麦秆和毛叶苕子混合腐解特征. 刘婷,宋明丹,韩梅,梁鑫宇,李正鹏. 2024

[20]基于4种生态位模型的长芒苋潜在适生区预测. 张心怡,赵健,李志鹏,王苗苗,陈宏.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