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小麦叶面积空间分布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赵春江

作者: 赵春江;吴华瑞;王纪华;黄文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冬小麦;叶形;空间分布;模型;计算机算法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04 年 37 卷 02 期

页码: 196-20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对不同类型冬小麦品种叶形空间分布参数进行了定量描述,建立了叶片形状、叶面积指数随生长期的变化、叶面积随高度的分布及叶倾角分布(LAD)等叶形空间分布的模型及计算系统,提出了叶片形状因子和长势模型,单叶空间最高点、高度层间隔内累积水平投影叶面积及各组分的空间取向与叶倾角分布解析模型系统及其主要设计算法。上述模型为具有普适意义的冬小麦冠层结构机理模型,其计算系统可以精确计算任意高度层次的投影叶面积分布特性,是评价作物株形结构优劣、判断群体结构合理与否的有力工具,对解析和利用多角度遥感数据监测作物长势等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小麦叶形空间分布的模拟模型及推理系统(英文). 赵春江,王纪华,吴华瑞,黄文江,郑文刚. 2002

[2]利用交叉信息熵模拟东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空间分布. 唐鹏钦,杨鹏,陈仲新,李正国,游良志,刘珍环,吴文斌,姚艳敏. 2013

[3]基于GIS和PCA的冬小麦需水量影响因子分析. 王景雷,孙景生,宋妮,陈智芳. 2009

[4]冀京津冬小麦灌溉需水量时空变化特征. 胡玮,严昌荣,李迎春,周元花,刘勤. 2013

[5]滴灌施肥对冬小麦农田土壤NO_3~--N分布、累积及氮素平衡的影响. 陈静,王迎春,李虎,王立刚,邱建军,肖碧林. 2015

[6]播前灌水深度对冬小麦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安永芳,关军锋,及华,孙玉龙,李广敏. 2005

[7]县域冬小麦生物量动态变化遥感估测研究. 尹雯,李卫国,申双和,董莹莹,王志明,陈华. 2018

[8]唐山市冬小麦单产空间分布及预测研究. 王利民,刘士彬,刘佳,李伟,李丹丹,苗华. 2011

[9]大田冬小麦根系吸收活力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动态的研究. 王志芬,陈学留,余美炎,刘益同,王同燕,任凤山,徐兵. 1998

[10]基于庐山三维场景的图算法虚拟仿真系统研究. 刘嘉昕,游珍,黄捷文,陈家祥,胡洪文. 2020

[11]基于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的冬小麦干旱评估模型. 康西言,李春强,马辉杰,乐章燕. 2011

[12]SG平滑处理对冬小麦地上干生物量光谱监测的影响. 乔星星,冯美臣,杨武德,李广信,王超,孙慧,张雪茹,武改红. 2016

[13]低温胁迫下冬小麦叶绿素含量高光谱估测. 张雪茹,冯美臣,李广信,杨武德,王超,郭小丽,史超超. 2017

[14]基于TM和PLS的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预测. 谭昌伟,王纪华,黄文江,王君婵,朱新开,郭文善. 2011

[15]基于Dualex氮平衡指数测量仪的作物叶绿素含量估算模型. 李振海,王纪华,贺鹏,张勇峰,刘海英,常红,徐新刚. 2015

[16]基于作物生长模型的小麦区域化旱涝监测预警. 葛道阔,曹宏鑫,杨余旺,马晓群,张文宇,张伟欣,林玥,李秉柏. 2017

[17]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冬小麦生物量遥感估算模型对比. 岳继博,杨贵军,冯海宽. 2016

[18]基于环境减灾卫星时序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冬小麦产量估测. 陈鹏飞,杨飞,杜佳. 2013

[19]作物生长模型的适用性评价及冬小麦产量预测. 王伟,黄义德,黄文江,李存军,王娴. 2010

[20]基于开花期氮素营养指标的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遥感预测. 屈莎,李振海,邱春霞,杨贵军,宋晓宇,陈召霞,刘畅.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