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两个新型雄性不育系RM5637 A和ZCL801 A的制种探索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大伦

作者: 陈大伦;张瑞茂;李敏;汤晓华;曾章丽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新型不育系;制种纯度

期刊名称: 种子

ISSN: 1001-4705

年卷期: 2007 年 26 卷 06 期

页码: 112-11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2004~2005年,利用RM5637 A广恢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相应的质核双重不育系ZCL801 A作母本进行了小面积试制,结果RM5637 A×5862R组合的制种产量为53.6~58.0kg/667m2;种子纯度为87.3%~88.2%,达到国家二级种子83%的纯度指标;组合ZCL801 A×893R的制种产量为59.7~61.3kg/667m2;种子纯度为91.2%~93.2%,达到国家一级种子90%的纯度指标。

分类号: S565.4

  • 相关文献

[1]隐性核不育两系杂交油菜制种纯度影响因素及控制途径. 侯剑. 2012

[2]影响水稻化学杀雄制种的主要限制因素研究. 向跃武,廖佩言. 1990

[3]试论辣椒病虫害的防治. 山春. 2017

[4]两种甘蓝型油菜化杀制种方法对比试验. 宋放,王谧,宋淑琦,陈杰. 2016

[5]高温胁迫下油菜籽粒成熟期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李超,荐红举,刘列钊,李加纳. 2014

[6]高油份双低杂交油菜绵新油19的选育研究. 杜才富,秦信蓉,高志宏. 2007

[7]甘蓝型油菜磷脂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BnPDAT1)cDNA的克隆和功能鉴定. 谭太龙,冯韬,罗海燕,彭烨,刘睿洋,官春云. 2016

[8]甘蓝型油菜耐低硼能力的差异和筛选. 张自立,孙永玲,郭高,兰金,李江遐,李强生. 2001

[9]基于SNP遗传图谱定位甘蓝型油菜千粒重QTL位点. 荐红举,魏丽娟,李超,唐章林,李加纳,刘列钊. 2014

[10]甘蓝型油菜不同含油量品系不同部位碳水化合物积累差异性研究. 万林生,孙红芹,倪正斌,严国红,孙明法,周汝琴. 2017

[11]红菜薹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转育研究. 谭远宝,何丹,徐跃进,万正杰. 2010

[12]甘蓝型油菜隐性胞核不育材料双低转育研究. 王华,侯国佐,赵继献. 1993

[13]甘蓝型低芥酸,低硫甙油菜新品种"泸油12"的选育. 孙超才,陈银华. 1999

[14]云南超高产区甘蓝型油菜产量及相关特性研究. 董世青,李家纳,梁颖,符明联,李根哲,贺斌. 2017

[15]花粉介导法获得油菜转基因植株研究. 杜春芳,刘惠民,李朋波,孙毅,李润植. 2006

[16]嫩江流域保护性耕作甘蓝型油菜田杂草综合控制技术规程. 路战远,张德健,张向前,程玉臣,平翠枝,李金龙. 2015

[17]甘蓝型油菜黄化(苗)突变体的叶绿素含量及超微结构. 董遵,刘敬阳,马红梅,许才康,孙华,张建栋. 2000

[18]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材料籽粒成熟特性研究. 王华,汤晓华. 2000

[19]两种环境下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差值QTL分析. 李超,李波,曲存民,阎星颖,付福友,刘列钊,谌利,李加纳. 2011

[20]六个甘蓝型油菜油酸脱氢酶(FAD2)假基因的克隆和分析. 肖钢,张振乾,邬贤梦,谭太龙,官春云.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