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早熟露地黄瓜新品种──中农4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方秀娟
作者: 方秀娟;尹彦;韩旭;顾兴芳
作者机构:
期刊名称: 中国蔬菜
ISSN: 1000-6364
年卷期: 1993 年 1 卷 03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中农4号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春季露地中早熟雌型一代杂种,其母本为本所育成的雌性系7925G,父本是通过多代自交选育的抗病优质自交系7872。该杂交种于1983年选配,1984~1987年在所内试验地作组合力测定,1987~1990年先后参加北京市和河南省区试及生产示范,1991年通过北京市和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杂交种早熟、优质、丰产、抗病,已在华北、华东和东北等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是较为理想的露地早熟品种,同时也适于秋大棚延后栽培。 一、主要特征特性 中农4号为雌型一代杂种,生长势较强,株高2.5m以上,茎粗0.7~0.8cm,叶量少,叶色深绿,第一雌花始于第4~6节,以主蔓结瓜为主,瓜码密,坐瓜多,瓜条发育速度快。其主要特点是: (一)熟性早从播种到收获SQ~55天,结瓜早。集中,前期产量高。 (二)商品性好瓜条顺直,深绿色,光泽,瓜长30~35cm,瓜把短,单瓜重150~2009,刺瘤适中,无棱无纹,口感清香味浓。 (三)抗病性较强抗霜霉病、白粉病,较抗炭疽病、疫病。田lfo调查中农4号对霜霉减疫病、炭疽病的病情指数分别为8.6、3、6、19.1,而对照津研4号分别为14.5、9.8、31.6。 二、产量表现 ,中农4号1984~1987年在本所试验地进行组合力测定(小区面积s.om‘,重复s次),以津研2号为对照,4年平均前期产量较津研2号增产48.510,总产量较津研2号增产35.9畅(见表1)。 在1987~1990年北京市、河南省区试及生产示范中,中农4号平均前期产是每666.7m’为1619.6蛇,较津研4号增产32.5q0,总产量每666.7m‘为4561.Zkg,较排研4号增产19.4畅(表2)。 三、栽培技术要点 由于中农4号为雄型杂种一代,瓜码密,结瓜早而集中,瓜条发育速度快,对肥水要求高,在管理上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运期播种,培育壮苗北京地区春季露地栽培一般在3月中下旬播种育苗,4月中下旬定植,苗龄掌握在30~35天,不宜过长,否则易徒长,定植后化瓜多。秋大棚延后栽培应适当晚播,北京地区可于8月中旬直播,将产量高峰安排在gfl底至IO月初。 (辜)适当稳值由于瓜码密,不宜密植,一般以每666、7m‘定植3 50.0~4 000株为宜。 (三)施足底肥,及时追肥首先要施足优质农家肥。一般每666.7m‘施10 000 kg左右,定植时最好浇稀粪水,结瓜期沸水次致要多于一般品种,前期可适当法稀粪水,中后期顺水施化肥,每666.7m’每次施10ks左右,同时进行叶面喷肥6—10次,以利后期结瓜,减少化瓜和尖嘴现象。 .(四)适时搞心,及时采收一般待植株满架时打顶,由于坐瓜多,瓜条发育速度快,需及时采收,以提高结瓜率及商品瓜质量。 (五)以防为主控制病虫害该一代杂种较抗霜霉病和白粉病,对炭疽病、疫病有一定抵抗能力,但仍要注意预防,一般在定植后,未发病前喷一次农药防病,采收期间,结合治蚜或外面喷肥防治其它病害发生。由于该一代杂种抗枯萎病能力较差,应尽量避免连作。中早熟露地黄瓜新品种──中农4号@方秀娟$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 @尹彦$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 @韩旭$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 @顾兴芳$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实时荧光RPA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作者:王冷眉;万培伟;韩旭;易松强;闫莹莹;林翠
关键词:鸡传染性贫血病毒;VP2基因;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
-
黄瓜抗病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作者:张圣平;董邵云;官健涛;苗晗;刘小萍;顾兴芳
关键词:黄瓜;抗病;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
华南型黄瓜新品种中农脆绿1号的选育
作者:张丛莹;顾兴芳;苗晗;董邵云;刘小萍;官健涛;张圣平
关键词:黄瓜;华南型;中农脆绿1号;一代杂种;抗病
-
黄瓜新品种'中农脆绿2号'
作者:张丛莹;顾兴芳;苗晗;董邵云;刘小萍;官健涛;张圣平
关键词:黄瓜;雌性系;品种
-
黄瓜新品种'中农脆玉1号'
作者:张丛莹;顾兴芳;苗晗;董邵云;刘小萍;官健涛;张圣平
关键词:白皮黄瓜;雌性系;品种
-
苦瓜苗期耐冷性的多世代联合遗传分析
作者:牛玉;于仁波;韩旭;刘昭华;杨衍
关键词:苦瓜;苗期;耐冷;遗传分析
-
黄瓜果实维生素C合成关键基因克隆与分析
作者:王壮壮;董邵云;周琪;苗晗;刘小萍;徐奎鹏;顾兴芳;张圣平
关键词:黄瓜;VC;基因克隆;表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