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麦地方品种春化基因的分布及其与冬春性的关系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姜莹

作者: 姜莹;黄林周;胡银岗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地方品种;春化基因;分布频率;冬春性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0 年 43 卷 13 期

页码: 2619-263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了解春化作用相关基因在中国小麦地方品种中的分布特点及其与小麦冬春性的关系,促进小麦地方品种的合理利用。【方法】采用小麦春化作用相关基因Vrn-A1、Vrn-B1、Vrn-D1和Vrn-B3的STS分子标记,对其在中国小麦十大生态栽培区的153份地方品种中的分布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冬春性的关系。【结果】(1)中国小麦地方品种中4个显性春化基因的分布频率依次为60.78%(Vrn-D1)、5.88%(Vrn-A1a)、5.23%(Vrn-B1)和0(Vrn-B3)。(2)Vrn-A1a和Vrn-B1在东北春麦区等春麦区地方品种中的分布频率较高,以东北春麦区最高,达50%和33.33%,在大部分冬麦区未检测到这2个显性突变。10个麦区地方品种均检测到Vrn-D1,在青藏春冬麦区地方品种分布频率最高(83.33%),也是在中国冬麦区小麦地方品种中检测到的主要春化基因类型。(3)中国十大麦区地方品种的春化基因型与其对春化作用的要求基本吻合,除中部和南方冬麦区地方品种基因型与文献记载的冬春性的一致性指数较低外,其它麦区的冬春性一致性指数较高。【结论】通过分子标记检测,明确了中国小麦地方品种的春化基因类型及其分布特征,分子检测与田间观察相结合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品种的冬春性。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春化和光周期基因等位变异在23个国家小麦品种中的分布. 杨芳萍,韩利明,阎俊,夏先春,张勇,曲延英,王忠伟,何中虎. 2011

[2]甘肃省小麦地方品种春化、光周期基因分布频率及冬春性分析. 杨芳萍,郭莹,吕迎春,董亚超,李玥,化青春,虎梦霞,刘金栋. 2023

[3]陕西小麦品种(系)籽粒黄色素含量基因的检测及其分布. 张影全,付晓洁,张晓科,张晓卉,张同兴,任万杰,尉倩. 2010

[4]陕西小麦黄色素含量基因TaZds-A1和TaZds-D1的组成与分布. 张钰玉,张晓科,蒋雷,刘芳军,王宪国,白升升,王晓龙. 2013

[5]多酚氧化酶活性基因在黑龙江省小麦品种中的分布. 张春利,何心尧,宋庆杰,何中虎,夏先春. 2008

[6]黄淮南片冬麦区主导品种春化基因及冬春性分析. 赵虹,胡卫国,詹克慧,王西成,马东钦,王辉. 2010

[7]中国冬、春性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标记分析. 杨慧勇,林凡云,陆琼娴,徐剑宏,史建荣. 2007

[8]小麦冬春性人工低温春化鉴定的研究. 冯岳,褚蔚,隋新霞,黄承彦,崔德周,樊庆琦,楚秀生. 2018

[9]小麦TaFT基因编码区序列多态性及其与开花期的关系. 孙道杰,冯毅,王辉,闵东红,李学军. 2008

[10]青海和西藏小麦品种主要春化基因的组成分析. 王宪国,杨杰,白升升,马棫灵,张晓科. 2015

[11]小麦春化作用相关基因的时空表达特性研究. 冯岳,徐尧,褚蔚,隋新霞,黄承彦,崔德周,樊庆琦,楚秀生. 2017

[12]春化基因VRN-1在骨干亲本南大2419衍生系中的分布. 张阳,李俊,魏会廷. 2009

[13]黄淮南片麦区部分小麦品系Vrn1基因检测及其效应分析. 朱雪成,刘静,马红勃,王静,刘立伟,冯国华,刘东涛. 2022

[14]甘肃小麦品种主要春化和光周期基因的组成和分布. 张博,白斌,张雪婷,杨智全,王晓龙,张晓科. 2017

[15]小麦春化突变系T128的获得及变异分析. 刘东军,张宏纪,郭长虹,孙光祖,孙岩,郭怡璠,刘文林. 2013

[16]小麦春化基因的遗传效应研究. 孙果忠,游光霞,武淑祯,张秀英,王海波,肖世和. 2011

[17]长江流域小麦地方品种农艺性状多样性分析. 郑威,洪美艳,孙东发. 2009

[18]山西小麦地方品种幼苗期抗旱性的鉴定. 王曙光,朱俊刚,孙黛珍,史雨刚,曹亚萍,范华,贾寿山. 2013

[19]四川地方小麦种质研究的最新进展. 杨武云,胡晓蓉. 1996

[20]中国小麦地方品种抗条锈病基因推导. 刘珂,牛永春,李洪连.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