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Rf3的定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贾顺耕

作者: 贾顺耕;郭凤兰;林春晶;孙妍妍;张颖;雷蕾;彭宝;赵丽梅;张春宝

作者机构: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大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关键词: 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集群分离分析法;简单重复序列;大豆

期刊名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5 期

页码: 1411-141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统中,一个不育基因能够被不同的恢复基因所恢复。在利用"三系"法进行杂交大豆选育过程中同样发现,作为父本的恢复系恢复能力不尽相同,可能存在不同的育性恢复基因。本研究以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JLCMS84A为母本,以恢复系JLR1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以所获得的F2分离群体为试验材料,在大豆盛花期(R2期)根据花粉育性鉴定及显著性分析结果,明确JLR1所含恢复基因为显性单基因配子体遗传模式;结合集群分离分析法(BSA,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将其定位在第9号染色体上;进一步利用简单重复序列(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分子标记将该基因定位在分子标记BARCSOYSSR091151和BARCSOYSSR091183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6cM和0.5 cM,研究结果表明该基因是一个不同于已有研究的新恢复基因位点,将其命名为Rf3。本研究为进一步进行Rf3基因的克隆及鉴定提供了研究基础,同时也为开发与该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markerassisted selection)含有此恢复基因的新恢复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标记定位. 连世超,雷梦林,张瑞军,白志元,张海平,卫保国. 2016

[2]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SSR标记. 赵丽梅,王玉民,孙寰,赵洪锟,程延喜,彭宝,王曙明,张伟龙,董英山. 2007

[3]辣椒CMS恢复基因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 叶青静,阮美颖,王荣青,姚祝平,李志邈,万红建,程远,杨悦俭,周国治. 2017

[4]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RAPD标记. 汪志伟,向长萍,梅时勇,黄来春. 2004

[5]主要农作物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基因研究进展. 赵国龙,林春晶,金东淳,张春宝. 2020

[6]芥菜型油菜莫利(Moricandia arvensis)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研究进展. 雷绍林,陈丽,杨雯竹,郭贵敏,秦信蓉,张星星,张敏琴,皮明雪,胡彩红,杜才富. 2018

[7]两份玉米CMS-C恢复系的育性恢复力测定及恢复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 牟碧涛,赵卓凡,岳灵,李川,张钧,李章波,申汉,曹墨菊. 2019

[8]辣(甜)椒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遗传与分布. 王述彬,刘金兵,潘宝贵. 2007

[9]贵州地方稻种资源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材料的筛选. 阮仁超,陈惠查,杨玉顺,金桃叶,游俊梅. 1999

[10]甘蓝型油菜MICMS恢复基因的RAPD标记. 张洁夫,傅寿仲,戚存扣,浦惠明,陈新军,高建芹. 2005

[11]甘蓝型油菜NCa CMS育性相关候选线粒体基因及其恢复基因的转录调控. 危文亮,王汉中,刘贵华. 2007

[12]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遗传研究. 张书芬,王建平,朱家成,田保明,文雁成,刘建明,任乐建. 2001

[13]水稻矮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定位. 谢建坤,庄杰云,樊叶杨,屠国庆,夏英武,郑康乐. 2001

[14]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遗传和定位研究进展. 李霞,张金伟,万勇,胡标林,谢建坤. 2011

[15]东乡野生稻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分析及应用. 张金伟,李霞,万勇,胡标林,谢建坤. 2011

[16]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遗传研究. 谢建坤,舒庆尧,陈大洲,庄杰云,夏英武. 2002

[17]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及育性恢复基因的研究进展. 刘利彩,邢朝柱,吴建勇,郭立平,戚庭香,王海林,唐会妮,乔秀琴. 2014

[18]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基因的研究进展. 苏爱国,宋伟,王帅帅,赵久然. 2018

[19]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研究进展. 张金伟,谢建坤,李霞,万勇,罗向东. 2010

[20]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研究进展. 马勇,邢朝柱,吴建勇,郭立平.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