籼稻幼胚组织培养高频率植株再生及其基因转化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慧中

作者: 王慧中;华志华;高振宇;颜美仙;黄大年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籼稻;组织培养;基因枪转化;bar基因;转基因植株

期刊名称: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ISSN: 0253-3618

年卷期: 2000 年 34 卷 04 期

页码: 469-472

摘要: 以籼稻品种特青的幼胚作为外植体 ,研究了激素对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影响 .MS+2 ,4 -D2 mg/ L作培养基 ,愈伤组织诱导率达 10 0 % ;愈伤组织在 MS+KT3mg/ L+NAA0 .5mg/ L的培养基上 ,分化频率为 6 7.3% ;在此基础上利用基因枪转化技术 ,将外源的 bar基因导入了水稻基因组 ,转基因植株表现出对除草剂 Basta很强的抗性 .

分类号: Q943

  • 相关文献

[1]6-磷酸山梨醇脱氢酶基因转化水稻(Oryza sativa L.)研究. 王慧中,卢德赵,颜美仙,钱前,黄大年. 2002

[2]6-磷酸山梨醇脱氢酶基因转化水稻(OryzasativaL.)研究. 王慧中,卢德赵,颜美仙,钱前,黄大年. 2002

[3]OsbHLH1基因过表达载体构建及转化水稻研究. 罗伯祥,邓力华,陈芬,陈受宜,李文彬,肖国樱. 2009

[4]粳稻转基因恢复系的研究. 李艳萍,牛芝霞,邹美智,孙海波,周维,牛景,朱祯,徐鸿林. 2005

[5]抗除草剂基因在粳稻恢复系中的基因枪转化及其在后代中的表达. 牛芝霞,朱祯,牛景,吴茜,邹美智,徐鸿林,李艳萍,孙海波. 2002

[6]基因枪转化MAR序列介导水稻bar基因的表达分析. 伍成祥,宛煜嵩,徐俊,苏金,方宣钧. 2002

[7]基因枪法获得GNA转基因小麦植株的研究. 徐琼芳,李连城,陈孝,马有志,叶兴国,张增艳,徐惠君,辛志勇. 2001

[8]GNA转优质小麦品种获得成功. 徐琼芳,陈孝,李连城,杜丽璞,马有志,徐惠君,辛志勇,侯文胜,郭三堆. 2001

[9]几种水稻籼型恢复系和不育系离体培养和遗传转化的研究. 严钦泉,邓启云,刘选明,周朴华,李祥,储成才. 2002

[10]转抗菌肽B基因和bar基因籼稻植株的再生. 王慧中,华志华,高振宇,颜美仙,钱前,黄大年. 2000

[11]花粉管介导的转bar基因水稻植株的获得及其遗传. 赵凌,王才林,宗寿余,黄骏麒,龚蓁蓁. 2003

[12]用花粉管通道法将bar基因导入水稻获得可遗传的转基因植株. 王才林,赵凌,宗寿余,吕川根,邹江石,朱卫民,何小兰,黄骏麒,龚蓁蓁. 2002

[13]基因枪法转化籼稻胚性愈伤组织获得可育的转基因植株. 许新萍,卫剑文,范云六,李宝健. 1999

[14]用根癌农杆菌介导获得籼稻转基因植株. 殷丽青,王新其,王慧梅,沈革志. 2002

[15]抗除草剂基因导入旱稻(Oryza sativa)栽培品种. 腊红桂,王化琪,黄大年,华志华,颜美仙,高振宇,冯秀晶. 2003

[16]抗除草剂基因导入旱稻(Oryzasativa)栽培品种. 腊红桂,王化琪,黄大年,华志华,颜美仙,高振宇,冯秀晶. 2003

[17]提高籼稻恢复系花药培养绿苗分化率的研究. 刘凯,唐红生,严国红,孙明法. 2016

[18]粳籼稻两个亚种成熟胚组织培养与再生能力的比较研究. 王萍,徐大勇,王罡,季静. 2007

[19]籼稻组织培养高频率植株再生. 王慧中,赵培洁,颜美仙,黄大年. 2000

[20]籼稻胚性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体系优化及愈伤组织褐化原因剖析. 肖开转,王进兰,郑燕梅,蔡秋华,张建福,谢华安.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