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花药培养影响因子初步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红肖

作者: 张红肖;范妍芹;孟雅宁;严立斌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辣椒;培养基;胚状体;植物激素

期刊名称: 蔬菜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2 期

页码: 9-14

摘要: 为研究辣椒花药培养诱导胚状体的影响因素,以3个不同辣椒品种为材料,从基因型的选择、预处理的温度和时间、不同激素浓度、高温热激时间以及活性炭浓度等方面开展试验。结果表明:3个不同辣椒基因型中,有2个基因型获得了胚状体,其中胚状体诱导率较好的是L3,达21.7%;综合看来,以4 ℃低温预处理2 d的诱导效果较好;添加合适浓度的激素组合可以提高辣椒花药培养效果,添加P5(NAA 0.8 mg/L+KT 1.0 mg/L+IAA 1.0 mg/L+6-BA 0.3 mg/L+ZT 1.0 mg/L)激素组合处理的培养基(MS+蔗糖30 g/L+琼脂8 g/L+活性炭2 g/L)中辣椒花药胚状体诱导效果最好;试验材料在接种后经35 ℃高温热激处理7 d的诱导效果较好。添加2 g/L活性炭有利于提高L1、L3基因型花药胚状体诱导率,活性炭对胚状体诱导率的影响与供试材料基因型有关。

分类号: S641.3

  • 相关文献

[1]不同培养基及采花期对辣椒花药培养的影响. 付文婷,韩世玉,邢丹,廖芳芳,苏丹,张爱民,蓬桂华,何建文. 2014

[2]不同培养基对辣椒花药培养的影响. 邹学校,张竹青,杨博智,周书栋. 2010

[3]甘蓝型油菜DH系培养技术优化. 李超,林茂,肖华贵,杨斌,饶勇. 2008

[4]甜菜未授粉胚珠培养技术研究. 迟世春,卞桂杰,王景波,井学良. 1993

[5]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研究进展. 赵大芹,潘业勤,陶莲,张朝君. 2008

[6]水稻花药培养方法改良探讨. 李大林,张云江,刘大力. 2000

[7]玉米离体花药培养体系的建立. 付迎军. 2004

[8]菜薹花药培养出胚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丁茁荑,肖杰,戴思慧. 2012

[9]环草石斛试管苗壮苗培养的研究. 毛堂芬,刘作易,金家兴,朱国胜,李飞 ,吴明开. 2005

[10]不同激素类型对马铃薯液体诱导试管薯的影响. 刘璇,巩檑,张丽,聂峰杰,甘晓燕,宋玉霞. 2022

[11]温度及培养基中添加物对辣椒花药培养胚状体诱导的影响. 刘广霞,张晓伟,蒋武生,原玉香,姚秋菊. 2009

[12]不同温度和外源添加物对辣椒花药的培养效果. 付文婷,廖芳芳,何建文,邢丹,苏丹,黄冬福,詹永发. 2015

[13]不同培养基和激素对辣椒花药培养的影响. 周书栋,张竹青,戴雄泽,李立恒,谢达平. 2009

[14]辣椒自然游离小孢子胚状体诱导研究. 高素燕,吕敬刚,焦荻,商纪鹏,焦定量,黄亚杰. 2019

[15]培养基中附加物质对辣椒花药培养的影响. 赵激,周书栋,张竹青,戴雄泽,谢达平. 2009

[16]不同游离方式辣椒小孢子的胚胎发生. 成妍,巫东堂,马蓉丽,魏学红,焦彦生,吴海涛. 2012

[17]辣椒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进展. 成妍,马蓉丽,焦彦生,吴海涛,巫东堂. 2012

[18]碳源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辣椒花药培养效率的影响(英文). 邹学校,张竹青,杨博智,周书栋. 2010

[19]花药培养建立辣椒DH纯系的初步研究. 陈晓,詹玉丝,徐小利,齐卫强,常高正,郅玉宝,易明林,吕淑玉. 2003

[20]辣椒花药培养中关键影响因子的研究. 戈伟,王述彬,刘金兵,潘宝贵,刁卫平.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