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量对东北旱地土壤磷素淋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晓辉

作者: 刘晓辉;高晓梅;于淼;李杨;敖静;孙玉禄;王智学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秸秆还田;淋溶;全磷;速效磷;产量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ISSN: 1008-0864

年卷期: 2022 年 010 期

页码: 154-16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讨东北旱地秸秆还田量对磷素在土壤中垂直分布及玉米产量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玉米栽培试验,以常规施肥为对照(CK),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添加秸秆,设置秸秆用量分别为0.25、0.50、0.75、1.00、1.25和1.50 kg·m-2。分别测定不同处理0—90 cm土层土壤中全磷(total phosphorus,TP)和速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AP)含量、淋溶液的累积淋失量和玉米产量。结果表明,土壤TP和AP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逐渐减少。与CK相比,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磷素向下迁移降低,秸秆还田量对土壤剖面磷素向下迁移影响显著;淋溶液中P含量显著减少,其中TP降低12.93%~59.85%,AP降低11.22%~46.28%。秸秆还田显著影响玉米产量,秸秆还田量为0.75 kg·m-2时产量最高,较CK增产14.61%。综上所述,秸秆还田可以增加耕层土壤速效磷含量,减少土壤磷素淋失,大幅提高玉米产量,为东北旱地秸秆还田减少磷素淋溶、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提供了理论依据。

分类号: S513%X71

  • 相关文献

[1]秸秆还田量对半干旱褐土区氮素淋溶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高晓梅,刘晓辉,于淼,李杨,敖静,孙玉禄,桓明辉,池景良. 2021

[2]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塬区作物轮作系统磷动态的影响. 郑丽娜,王先之,沈禹颖. 2011

[3]贺兰山西坡不同海拔梯度上土壤-植物系统磷相关性的研究. 王斌,周志宇,张冈. 2009

[4]叶面肥中磷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韩丙军,何秀芬,张月,覃新导,刘胜辉,彭黎旭. 2011

[5]磷高效转基因水稻对潮土无机磷形态的影响. 倪土,李刚,修伟明,魏琳琳,侯萌瑶,杨殿林,赵建宁. 2017

[6]猪场废水灌溉对潮土磷素肥力的影响. 于丹,王风,黄治平,张克强,杨鹏. 2009

[7]农村土地利用方式对嘉兴土壤氮磷含量及其垂直分布的影响. 张维理,雷秋良,林超文. 2009

[8]我国主要低产水稻冷浸田养分障碍因子特征分析. 柴娟娟,廖敏,徐培智,解开治,徐昌绪,刘光荣,杨生茂. 2012

[9]黄淮海平原农田土壤磷素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孔庆波,白由路,杨俐苹,胡浩,魏义常,卢艳丽,章明清. 2009

[10]粪污肥料化产物对土壤磷淋失的影响. 马金奉,朱昌雄,李红娜,耿兵,张丽,李斌绪,李艳苓. 2018

[11]秸秆粉构建隔离层方式对土壤氮磷淋溶阻控效应研究. 宗玉丽,李思林,于淼,李赞,冯健,郭玲玲. 2024

[12]秸秆还田对设施番茄产量和土壤磷素的影响. 孙玉禄,李杨,刘晓辉,高晓梅,敖静,白晓瑞. 2022

[13]西藏一江两河地区青稞生产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分析. 刘国一,尼玛扎西,宋国英,陈立勇. 2014

[14]西藏-江两河地区青稞生产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分析. 刘国一,尼玛扎西,宋国英,陈立勇. 2014

[15]施氮量对潮土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氮磷淋溶的影响. 骆晓声,寇长林,王小非,李太魁,王洪媛. 2021

[16]控释与稳定尿素配施对土壤氮素迁移及冬小麦-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肖强,李鸿雁,衣文平,邹国元,魏丹,孙世友,李丽霞. 2020

[17]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玉米产量及土壤氮磷淋溶的影响. 习斌,翟丽梅,刘申,刘宏斌,杨波,任天志. 2015

[18]浅析秸秆还田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郝国芹. 2017

[19]水稻田秸秆还田条件下的氮肥调控与钾肥替代试验. 郑霞,孙玉海,王关林,刘东,苏章锋,潘久四,孙世清,丁亨虎. 2017

[20]砂姜黑土区秸秆还田与肥料配施对夏玉米生育和产量的影响. 文廷刚,王维新,杜小凤,顾大路,杨文飞,钱新民,吴雪芬,王伟中.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