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背景下不同类型双季稻品种生态适应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郭夏宇

作者: 郭夏宇;李洁冰;龙继锐;李建武;艾治勇;何爱斌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双季稻;品种;适应性;气候变化;气象因子

期刊名称: 杂交水稻

ISSN: 1005-3956

年卷期: 2024 年 004 期

页码: 90-9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气候变化影响水稻的安全稳产,气候变化背景下不同双季稻品种生态适应性研究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不同类型双季早、晚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澧县、长沙、祁阳3个生态点进行2 a定点试验来分析双季稻品种生态适应性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年份、品种、气候条件均对双季稻产量造成影响,生育期较长的大穗型杂交稻五丰优317和Y两优911的产量分别比常规稻湘早籼45和湘晚籼17号提高了10.1%和37.9%,且Y两优911和五丰优317在不同生态区的丰产性、稳定性及综合评价最高。气象因子和双季稻产量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日降雨量、温度资源和日照资源是影响双季稻产量的主要因素。因此,为了适应湖南省气候变化特点,在保证安全生产的条件下,应综合考虑双季稻品种生育期搭配、地区降雨和温光资源等因素。

分类号: S511.42

  • 相关文献

[1]湘中地区双季稻生长期内气候变化特征. 刘文祥,郑宏,易睿鹏,刘学文,周华林. 2021

[2]长江中游地区双季稻安全生产日期的变化. 郭夏宇,刘文祥,马国辉,青先国. 2014

[3]区域(临汾)水分相关气象因子变化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亢秀丽,靖华,马爱平,王裕智,崔欢虎. 2019

[4]黄淮海农作区冬小麦需水量时空变化特征及气候影响因素分析. 杨晓琳,宋振伟,王宏,石全红,陈阜,褚庆全. 2012

[5]水热条件对辣椒生长速率的影响. 于飞,侯双双,何建文,刘宇鹏,陈芳. 2023

[6]彭阳黄土丘陵区油用紫斑牡丹不同栽培方式适应性研究. 李浩霞,杜建民,王峰,郭永忠,王东清. 2019

[7]沙地草原牧户对气候变化适应性调查分析. 李平,任卫波,侯向阳,王育青,李西良,丁勇. 2012

[8]天山北坡家庭牧场尺度气候变化感知与响应策略. 李西良,侯向阳,丁勇,尹燕亭,刘志英,运向军,王海. 2014

[9]中国区域农业适应气候变化技术选择. 王雅琼,马世铭. 2009

[10]玉米生长模型MCSODS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检验. 赵巧丽,郑国清. 2012

[11]我国双季稻生产机械化制约因子与发展对策. 朱德峰,陈惠哲,徐一成,张玉屏. 2013

[12]浙东地区双季稻机插秧中存在的问题及关键技术. 苏柏元,滕飞,徐一成,朱德峰. 2014

[13]品种、栽培方式与气象因子对稻米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徐富贤,周兴兵,刘茂,蒋鹏,张林,郭晓艺,朱永川,熊洪. 2018

[14]川南冬水田杂交中稻品种与气候互作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徐富贤,周兴兵,刘茂,蒋鹏,张林,郭晓艺,朱永川,熊洪. 2018

[15]干旱条件下不同苜蓿品种田间抗旱性对比试验. 张俊丽,刘静. 2012

[16]华北北部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冬小麦品种·播期调整初探. 王贺然,林而达,韩雪,郝兴宇,冯永祥,宁大可. 2013

[17]气候变化对不同春小麦品种产量构成相关因素的影响. 邵立刚,刘宁涛,车京玉,马勇,张起昌,邹东月,田超. 2017

[18]油菜种植全程机械化不同品种适应性比较试验研究初探. 吴文平,魏忠芬. 2014

[19]茶树无性系良种山地适应性栽培研究. 陈正武,赖飞,刘红梅,曹雨,陈娟,段学艺,高秀兵,王家伦. 2012

[20]贵州辣木的引种栽培技术及特征特性研究. 周明强,班秀文,刘清国,李松峰,龚德勇.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