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与相邻林地土壤有机碳及基础呼吸的垂直分布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范利超

作者: 范利超;韩文炎;李鑫;李治鑫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茶园;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基础呼吸;垂直分布

期刊名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ISSN: 1672-2043

年卷期: 2015 年 34 卷 06 期

页码: 1149-115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对茶园及相邻林地土壤基础呼吸的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试图寻求其与土壤有机碳(SOC)、水溶性有机碳(WS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的关系。结果表明茶园和林地土壤有机碳、土壤呼吸积累量、水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且茶园均值大于林地。在0~100 cm土壤层次内,茶园土壤质量敏感性指标(WSOC/SOC)平均值、代谢熵(q CO2)平均值均大于林地,微生物熵(q MBC)平均值小于林地。茶园和林地土壤基础呼吸速率与SOC、WSOC及MBC呈显著正相关,向后筛选回归模型表明对茶园土壤基础呼吸的影响作用依次为SOC>MBC>WSOC,对林地土壤基础呼吸的影响作用则为WSOC>SOC>MBC。茶园土壤代谢作用强于林地,但茶园有机碳库的稳定性比林地差,不利于土壤有机碳库的积累,为促进茶叶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茶园土壤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的施肥和耕作措施。

分类号: S154.1`S571.1

  • 相关文献

[1]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半干旱区春小麦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张平良,郭天文,刘晓伟,曾骏. 2024

[2]长期绿肥利用下红壤性水稻土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碳的垂直分布特征. 夏文建,秦文婧,刘佳,陈晓芬,张丽芳,曹卫东,徐昌旭,陈静蕊. 2020

[3]对虾养殖池沉积环境中TOC、TP、TN和pH垂直分布. 袁有宪,崔毅,曲克明,辛福言,孙耀,宋云利,衣铭明,陈碧鹃,陈民山. 1999

[4]配施生物基质肥料对茶园土壤有机碳固持的影响. 江福英,吴志丹,尤志明,王峰,朱留刚. 2013

[5]茶园土壤微生物量碳的质量分数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李梦菡,张丽平,李鑫,颜鹏,张兰,韩文炎. 2021

[6]pH和肥料对茶园土壤基础呼吸的影响. 沈晨,范利超,韩文炎. 2017

[7]铝对不同pH茶园土壤基础呼吸的影响. 范利超,韩文炎. 2017

[8]不同施肥管理措施对土壤碳含量及基础呼吸的影响. 胡诚,曹志平,胡婵娟,王金凯. 2007

[9]黑土水溶性有机碳对有机物料还田的响应. 魏丹,蔡姗姗,李艳,金梁,王伟,李玉梅,白杨,胡钰. 2020

[10]含腐植酸褐煤对盐碱土水溶性有机碳及玉米幼苗长势的影响. 顾鑫. 2021

[11]平菇培养料发酵度快速测定指标的建立. 孔维丽,郭家稳,刘芹,齐曼,崔筱,李亚楠,高玉千,邱立友,张玉亭. 2021

[12]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和甲烷排放的影响. 吴家梅,霍莲杰,纪雄辉,谢运河,田发祥,彭华,朱坚,官迪. 2017

[13]深松与秸秆覆盖还田对半干旱区土壤碳组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高盼. 2024

[14]东北半干旱黑土区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 高盼,申慧波,王宇先,蔡姗姗,徐莹莹,杨慧莹,王晨,张巩亮. 2024

[15]海南琼中不同林龄橡胶林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其影响因素. 赵林林,吴志祥,孙瑞,杨川,符庆茂,唐梦琦. 2023

[16]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黑土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的影响. 李婧,迟凤琴,魏丹,金梁,李玉梅,郭文义,徐猛. 2016

[17]不同龄级橡胶林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其影响因素. 赵林林,吴志祥,孙瑞,杨川,符庆茂,谭正洪. 2021

[18]长期不同施肥管理对稻田土壤有机碳库特征的影响. 廖敏,彭英,陈义,谢晓梅,吴春艳,唐旭,刘玉学,杨生茂. 2011

[19]桃园生草对土壤有机碳及活性碳库组分的影响. 王耀锋,邵玲玲,刘玉学,吕豪豪,陈庆飞,廖敏,杨生茂. 2014

[20]半干旱地区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及产量的影响. 高盼,王宇先,徐莹莹,杨慧莹,王晨,张巩亮.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