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氧化物-硅酸盐复合物的形成、性质及其对砷的固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忠兰

作者: 杨忠兰;曾希柏;孙本华;苏世鸣;王亚男;张楠;张洋;吴翠霞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铁氧化物;层状硅酸盐矿物;交互作用;复合物;砷;吸附;共沉淀

期刊名称: 农业现代化研究

ISSN: 1000-0275

年卷期: 2021 年 002 期

页码: 294-30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铁氧化物与硅酸盐矿物是土壤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固相组分,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直接影响土壤物理化学特性,可有效地调控土壤(类)重金属的迁移、转化。本文以铁氧化物和硅酸盐矿物胶结过程中的一些表观特征变化为出发点,从宏观、表观到微观综述了二者交互作用的界面特性和机理、交互作用前后对土壤砷的固定与释放机制等内容。本文阐明层状硅酸盐与铁氧化物通过多种化学作用而发生表面复合,其中静电作用是作用力之一,带负电荷的硅酸盐与带正电荷的铁氧化物在静电引力的作用下迅速结合,在胶体表面双电层上形成二元团聚体;形成的二元团聚体可改变土壤矿物的表面积和孔性结构、表面电化学特性和物理性质。同时,铁氧化物-硅酸盐复合物表面的活性基团可以通过内层络合共氧的方式将土壤中AsO42-络合,形成单核或双核表面络合物而固定砷。复合物对AsO42-的吸附能力介于铁氧化物和硅酸盐矿物之间,并更接近铁氧化物的表面吸附特性。本文旨在为土壤砷的原位固定提供理论支撑。

分类号: X53

  • 相关文献

[1]基于同步辐射技术研究土壤铁氧化物固定重金属分子机制的进展. 夏星,杨建军. 2019

[2]石灰性褐土中磷锌交互作用及磷对锌吸附-解吸的影响. 刘忠珍,介晓磊,刘世亮,刘芳,化党领,崔海燕,王代长. 2010

[3]水铁矿及其胶体对砷的吸附与吸附形态. 马玉玲,马杰,陈雅丽,雷梅,郭华明,翁莉萍,李永涛. 2018

[4]不同纳米材料对As(Ⅲ)的吸附机制. 黄青,林丽娜,李昉峻,廉菲,刘仲齐,宋正国. 2017

[5]土壤中砷吸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罗磊,张淑贞,马义兵. 2008

[6]人工合成铁、铝矿对As(V)吸附的研究. 吴萍萍,曾希柏. 2011

[7]不同类型土壤对汞和砷的吸附解吸特征研究. 缪鑫,李兆君,龙健,韦东普,马岩. 2012

[8]人工合成铁,铝矿对As(V)吸附的研究. 吴萍萍,曾希柏. 2011

[9]共沉淀净化污水中重金属的研究. 刘俊华,薛澄泽. 1991

[10]锌盐共沉淀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质中Cr~(+6). 刘洪升,周聪. 2002

[11]大豆分离蛋白-壳聚糖复合物的形成机理研究. 吴云波,程志先,黄建颖. 2018

[12]乳酸菌发酵物与中药配伍对预防鸡大肠杆菌病协同作用的研究. 王建国,李秀丽,范寰,池晶晶,田向学,李富强,孟繁瑞,史慧玲,王文杰. 2015

[13]铝同晶替代对水铁矿向赤铁矿转化的影响. 李葳,王文涛,殷辉. 2021

[14]铁氧化物影响下生物质炭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李莹,夏丽丹,包明琢,张燕林,周垂帆. 2021

[15]一株嗜水气单胞菌HS01的偶氮还原脱色特性. 武春媛,李勤奋,周顺桂,李芳柏. 2013

[16]典型铁氧化物对Cu(Ⅱ)的吸附性能研究. 张是洲,唐学芳,吴勇,张启蒙,谢政. 2023

[17]水铁矿结构稳定性及对砷固定研究与展望. 杨忠兰,曾希柏,孙本华,白玲玉,苏世鸣,王亚男,吴翠霞. 2020

[18]新型疫苗佐剂的研究进展. 曾振,王海宁,张志芳,易咏竹. 2021

[19]多糖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及其复合物的功能特性. 姜迎迎,钱磊,蒋崇怡,张平平,张志军,张业尼. 2023

[20]淀粉-多酚复合物制备及其消化特性研究进展. 柳丝菁,孙红男,马梦梅,木泰华.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