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新品种衡4399水肥高效模式初步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乔文臣

作者: 乔文臣;陈秀敏;孙书娈;孟祥海;魏建伟;李丁;李强;李会敏;赵明辉;冯佳;赵凤梧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冬小麦;衡4399;水肥管理模式;水分利用效率

期刊名称: 河北农业科学

ISSN: 1008-1631

年卷期: 2016 年 20 卷 01 期

页码: 16-19

摘要: 小麦新品种衡4399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选育而成。2009~2010年对其进行水肥高效模式研究,试验春季水肥管理模式设拔节水+开花水、拔节水、孕穗水、起身水+开花水+灌浆水(CK)4种,通过比较不同水肥管理模式下的小麦水分利用特性、产量及相关因素,确定衡4399适宜的水肥高效模式。结果表明:在试验年度极端低温气候情况下,4种水肥管理模式的衡4399水分利用效率达1.88~2.06 kg/m~3,且产量均>7 500 kg/hm~2,衡4399为节水高产型品种。其中,春浇2水(拔节水+开花水)可以延长小麦灌浆期,提高叶面积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产量达9 000 kg/hm~2左右,且极显著>其他水肥模式处理。适宜衡4399高产的最佳高效水肥模式为春浇拔节水和开花水。

分类号: S512.11

  • 相关文献

[1]水肥管理模式对小麦氮素吸收及转运的影响. 曹彩云,党红凯,郑春莲,李佳,刘学彤,李科江,马俊永. 2022

[2]节水高产冬小麦新品种衡4399的选育及思考. 乔文臣,陈秀敏,孟祥海,孙书娈,魏建伟,李丁,李强,李会敏,赵明辉,张胜古,李伟,张少霞,赵凤梧. 2015

[3]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新品种衡4399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 李丁,魏建伟,乔文臣,孟祥海,李强,赵明辉,李会敏,孙书娈,赵凤梧. 2016

[4]基于黄土高原旱作区果园4种水肥管理模式效应分析. 刘小勇,任静,彭海,韩富军,李建明,贾军平,温有福. 2022

[5]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冠层温度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赵刚,樊廷录,李尚中,王国宇,杨晨. 2008

[6]不同水分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黄彩霞,柴守玺,赵德明,李志贤,常磊,王婷. 2010

[7]有机肥对陇东黄土旱塬冬小麦产量和土壤养分的调控效应. 张建军,樊廷录,王勇,唐小明,党翼. 2009

[8]旱地冬小麦扬花至灌浆期冠层温度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徐银萍,宋尚有,樊廷录. 2013

[9]旱地冬小麦冠层温度和其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 徐银萍,辛平,宋尚有,樊廷录. 2010

[10]不同基因型旱地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差异研究. 徐银萍,辛平,宋尚有,樊廷录. 2011

[11]不同基因型冬小麦旗叶的稳定碳同位素比值及其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樊廷录,马明生,王淑英,李尚中,赵刚. 2011

[12]旱地冬小麦灌浆期冠层温度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樊廷录,宋尚有,徐银萍,李兴茂. 2007

[13]旱地冬小麦灌浆期冠层温度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徐银萍,宋尚有,樊廷录,李兴茂,辛平. 2007

[14]不同品种冬小麦冠层温度与抗旱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研究. 赵刚,樊廷录,李尚中,王勇,王磊,党翼,唐小明,张建军,王国宇. 2010

[15]深层渗灌对冬小麦蒸散动态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宋文品,王志敏,陈晓丽,王利春,薛绪掌,孙维拓,郭文忠,李友丽,陈菲. 2016

[16]冬小麦节水高产灌溉模式研究初报. 李寿山,陈兴武,赛力汗,赵奇,雷均杰. 2006

[17]基于AquaCrop模型的北京地区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 邢会敏,徐新刚,冯海宽,李振海,杨福芹,杨贵军,贺鹏,陈召霞. 2016

[18]耕作方式与灌水次数对砂姜黑土冬小麦水分利用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郭天财,郭天财. 2019

[19]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土壤水分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丁晋利,魏红义,杨永辉,张洁梅,武继承. 2018

[20]不同灌溉模式下小麦荧光特征及品种抗旱性研究. 曹彩云,党红凯,郑春莲,李科江,马俊永.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