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灌溉模式对双季茭白(秋茭)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建明

作者: 陈建明;庞英华;张珏锋;朱徐燕;黄锡志;朱建杰;钟海英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双季茭白(秋茭);灌溉模式;干湿交替;生长特性;产量

期刊名称: 灌溉排水学报

ISSN: 1672-3317

年卷期: 2015 年 34 卷 08 期

页码: 22-2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进一步明确双季茭白(秋茭)的节水灌溉技术,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4种灌溉方式(处理Ⅰ:1~2cm水位干湿交替;处理Ⅱ:1~2cm水位长期灌溉;处理Ⅲ:4~5cm水位干湿交替;处理Ⅳ:4~5cm水位长期灌溉)对双季茭白(秋茭)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Ⅰ和处理Ⅱ的株高显著低于处理Ⅲ和处理Ⅳ,前2个处理间差异显著,其中处理Ⅰ的茭白株高显著低于处理Ⅱ;后2个处理间株高差异不显著。4个处理的分蘖数变化不同,其中处理Ⅱ的分蘖数增加最多,其次是处理Ⅲ,最少的是处理Ⅰ;与处理Ⅳ比较,处理Ⅰ和处理Ⅱ的叶片数增加较多。4种灌溉模式对茭白的经济指标(壳茭质量、净茭质量、净茭长度和净茭宽度)以及茭白的采收始期、采收高峰期和采收末期均无显著影响。处理Ⅰ和处理Ⅱ的茭白产量远低于处理Ⅲ和处理Ⅳ的产量,其中处理Ⅲ茭白产量最高。灌溉水位4~5cm进行干湿交替灌溉模式下茭白产量不受影响,灌溉水位1~2cm模式下茭白产量显著减少。

分类号: S645.2

  • 相关文献

[1]干湿交替对直播再生稻抗倒伏性和产量的影响. 林义月,李阳,张作林,汪本福,张枝盛,程建平. 2023

[2]不同灌溉模式下小麦荧光特征及品种抗旱性研究. 曹彩云,党红凯,郑春莲,李科江,马俊永. 2017

[3]不同灌溉施肥模式对菠萝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马海洋,石伟琦,刘亚男,冼皑敏,王琚钢. 2016

[4]不同灌溉模式对小麦产量、耗水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曹彩云,党红凯,郑春莲,郭丽,马俊永,李科江. 2016

[5]冬小麦生长季不同灌溉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与水分利用的影响. 王海霞,李玉义,任天志,逄焕成. 2011

[6]南疆无膜滴灌棉田灌溉模式及耗水规律研究. 王洪博,赵栗,高阳,王兴鹏,曹辉. 2021

[7]不同降水年型灌溉模式对苜蓿草产量及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 李新乐,侯向阳,穆怀彬. 2013

[8]灌溉模式对华南广适型超级稻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罗炳顺,潘圣刚,林青山,江奕君,陈金德,田华,唐湘如. 2012

[9]灌溉模式与施氮方式对北方粳稻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王悦,吴周周,刘佳欣,周婵婵,王术,贾宝艳,黄元财,王岩,王韵,冯跃. 2023

[10]微喷带灌溉模式下冬小麦产量及穗部性状研究. 姚海坡,董志强,吕丽华,张经廷,张丽华,姚艳荣,郑孟静,贾秀领. 2022

[11]不同灌溉方式对干旱区制种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谭紫熠,张芮,张梅花,董博,杨义荣,赵霞,薛子钰,刘德峰,袁超. 2023

[12]水肥耦合对温室番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品质的影响. 李欢欢,刘浩,孙景生,马筱建,崔永生,马岩川. 2018

[13]不同灌溉方式对双季茭白(秋茭)营养品质的影响. 张珏锋,陈建明,钟海英,庞英华,朱徐燕. 2016

[14]坡度对芒果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张东,赵丹,郑良永. 2015

[15]播期对豫南机插籼稻生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 孙建军,尹海庆,陈献功,王付华,王亚,王越涛,翟顺国,姜明波,王生轩. 2015

[16]不同种植方式对杂交水稻生产力的影响. 苏昌龙,李敏,钟芳芳,曹方琴,潘兴祥,翁启应. 2015

[17]心土层对水稻生长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高盼,王秋菊,刘峰,高中超,张磊,王宗涛,孙兵. 2016

[18]不同地膜覆盖对大蒜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刘灿玉,陆信娟,樊继德,赵永强,杨峰. 2019

[19]华北一年两熟区免耕开沟种床对农田作物生长的影响. 何进,王庆杰,李洪文,卢彩云,乔晓东,路战远. 2013

[20]广东设施栽培下10个葡萄品种生长发育特性研究. 史亮亮,谢玉明,聂俊,谭德龙,熊燕,罗国庆.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