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董文霞
作者: 董文霞;王国昌;孙晓玲;陈宗懋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捕食螨;性信息素;信息化学物质;植物挥发物;定位
期刊名称: 生态学报
ISSN: 1000-0933
年卷期: 2010 年 30 卷 15 期
页码: 4206-421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捕食螨是重要的生物防治因子。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发现了捕食螨的性信息素,许多研究证明植物挥发物在捕食螨向猎物定位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捕食螨寻找猎物的植物挥发物来源于未受害植物、机械损伤植物、猎物危害植物、非猎物危害植物。人工合成的植物挥发物组分对捕食螨具有引诱作用,但引诱活性低于虫害诱导植物释放的挥发性混合物。捕食螨的饲养条件、饥饿程度、学习与经验行为等会影响捕食螨对植物挥发物的反应。介绍了信息素与植物挥发物对捕食螨的作用,并讨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前景。
分类号: S476.2
- 相关文献
[1]蚧虫化学生态学研究进展. 董文霞,韩宝瑜. 2005
[2]大豆害虫性信息素研究进展. 高宇,王龙,王自杰,王月英,徐梦蕾,朱诗禹,韩子鑫,史树森. 2023
[3]蚜虫雄蚜与雌性母对性信息素及植物挥发物的田间反应. 董文霞,张峰,阚炜,张钟宁. 2009
[4]信息素在天牛行为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伍苏然,熊国如,蔡文伟,王俊刚,曾军. 2018
[5]黑广肩步甲引诱剂诱芯在自然环境下的释放与诱捕效果试验. 陈增良,于庭洪,赵世文,宋策,董绪国,穆秀奇,刘孝良,李喜升. 2017
[6]植物防御及其对第三营养层的影响. 万方浩. 1991
[7]昆虫病原真菌和捕食螨间的互作关系及二者联合应用研究进展. 杨清坡,徐长春,徐学农,雷仲仁. 2019
[8]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害虫生物防治研究60年:成就与展望. 赵灿,张宝鑫,袁曦,宋子伟,刘子欣,李敦松. 2020
[9]噻虫嗪灌根和捕食螨释放对设施西瓜刺吸类害虫的种群抑制作用. 张妍,王培,张友军,徐宝云,王少丽. 2021
[10]捕食螨的大量繁殖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进展. 张宝鑫,李敦松,冯莉,黄少华. 2007
[11]应用捕食螨防治蓟马研究进展. 黄建华,陈洪凡,王丽思,柳岸峰,沈华喜. 2016
[12]3种捕食螨对大棚草莓红蜘蛛的防治效果. 邬劼,吉沐祥,王晓琳,王柏生,刁春友,徐炜枫,秦岭. 2021
[13]几种捕食螨对果树害螨的控制作用初报. 相栋,黄海皎,旺珍,德庆卓嘎. 2019
[14]“以螨治螨”生防技术在南丰蜜桔上的应用. 吴德志,林克剑,王建国. 2008
[15]虫生真菌和捕食螨对西花蓟马的联合控制作用初步研究. 雷仲仁,高玉林. 2010
[16]捕食螨在我国农林害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余德亿,张艳璇,唐建阳,季洁. 2008
[17]抗药性捕食螨人工繁育生产与桔园示范应. 冉春. 2014
[18]一种捕食螨饲养观察装置. 黄建华,王丽思,秦文婧,李快生,余鹏,秦厚国. 2015
[19]栽培食用菌害虫生物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 杨秀芬,张金霞. 2010
[20]茶树新害螨——柑橘始叶螨研究. 王晓庆,冉烈,彭萍,段小凤.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植物源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降解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查成敏;王新茹;秦钰洁;罗逢健;周利;王国昌
关键词:农药残留;降解技术;农产品;生物降解
-
10种化学杀菌剂对茶树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的室内毒力测定
作者:张景贺;张瑾;孙晓玲;王占斌
关键词:茶炭疽病;毒力测定;化学杀菌剂
-
茶棍蓟马生物生态学特性及其防治
作者:张凤阁;蔡晓明;罗宗秀;边磊;李兆群;付楠霞;周利;陈宗懋;修春丽
关键词:茶棍蓟马;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综合治理
-
小贯小绿叶蝉水状唾液蛋白的鉴定及其参与茶树"叶蝉烧"症状形成的初步研究
作者:闫佳伟;陈宗懋;李兆群;罗宗秀;边磊;蔡晓明;金珊
关键词:小贯小绿叶蝉;水状唾液;蛋白质;茶树;叶蝉烧
-
一株球孢白僵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茶丽纹象甲幼虫的室内致病力测定
作者:付楠霞;罗宗秀;李兆群;边磊;修春丽;陈宗懋;蔡晓明
关键词:茶丽纹象甲;球孢白僵菌;分离鉴定;致病力测定;生物防治
-
7种生物源杀虫剂对茶棍蓟马成虫的室内毒力与田间防治效果
作者:黄禹禹;张凤阁;黄安;王新茹;蔡晓明;修春丽;陈宗懋
关键词:茶棍蓟马;生物源杀虫剂;室内毒力;田间防治效果
-
东亚小花蝽对茶棍蓟马成虫的捕食功能
作者:张凤阁;蔡晓明;修春丽;王国昌;陈宗懋
关键词:东亚小花蝽;茶棍蓟马;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干扰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