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草地放牧河田鸡对林地土壤化学性状和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高承芳

作者: 高承芳;陈冬金;辛清武;应朝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放牧方式;放牧时间;土壤化学性状;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期刊名称: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3 年 012 期

页码: 1601-160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福建省长汀县地方家禽良种河田鸡长期以林下放牧为主,但传统的林下高密度、连续放牧方式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此开展放牧时间、放牧方式对林地土壤理化性状及微生物菌群影响的研究,以期明确河田鸡适宜的放牧时间及放牧方式.采用常规化学性状分析方法及16S rDNA测序,对林下自然生草(A组)、林下人工种草(B组)2种放牧方式及3种放牧时间条件下放牧结束后的林地土壤进行化学性状和微生物多样性的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化学性状受放牧方式的影响较大,B组土壤SOM、TN、AP、AK、NO3--N与NH4+-N含量均显著高于A组;随着放牧时间增加,A组与B组土壤SOM和AK含量呈逐渐增加趋势,AP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60 d时表现出最高值,NO3--N与NH4+-N含量表现出下降趋势.A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菌种丰富度指数、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与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受放牧时间影响较大,B组变化幅度不明显.A组优势菌群为放线菌门、拟杆菌门、绿弯菌门和厚壁菌门,B组优势菌群为芽单胞菌门、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研究结果表明,林下人工种草放牧60 d,土壤化学性状因子相对含量较高,微生物多样性较丰富,且以芽单胞菌门、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等菌群为主.

分类号: X833

  • 相关文献

[1]不同放牧时间对荒漠草原群落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任佳,卫媛,吕世杰,聂雨芊,卫智军,张爽,刘红梅. 2016

[2]牦牛的生态行为(上). 卢鸿计. 1986

[3]放牧时间对羊肉多不饱和脂肪酸沉积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金艳梅,张晓庆,王冲,李美,王燚,严沁. 2016

[4]牦牛规模化养殖技术. 巴桑旺堆. 2018

[5]灭除狼毒10年后不同放牧方式亚高山草地植物群落和土壤理化特征变化. 陈晓鹏,祁智林,潘剑玲,刘志云,尚占环. 2013

[6]放牧方式对无芒隐子草叶片解剖结构特征的影响. 殷国梅,赵金花,薛艳林,包艳秋,田彦军,娜仁高娃,王翻莲. 2014

[7]内蒙古地区不同放牧方式下繁殖母牛科学补饲及犊牛断奶技术要点. 成立新,王峰,田春英,栾庆江,吴家媛. 2012

[8]荒漠草原区不同放牧方式对植被群落特征的影响. 殷国梅,刘和平,赵金花,赵存发,巴雅斯胡良,薛艳林,赵和平. 2014

[9]草甸草原区不同放牧方式对植被群落特征的影响. 殷国梅,王明盈,薛艳林,赵和平. 2013

[10]不同放牧方式对中蒙典型草原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包秀霞,廉勇,易津,张瑞霞,乌仁陶格斯,李福全. 2013

[11]放牧对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和草地病害的影响. 卢翔,南志标. 2015

[12]不同放牧方式对人工草地牧草营养和绵羊体重的影响. 赵青山,赵艳清,那仁巴图,段俊杰. 2012

[13]放牧方式对中蒙典型草原植物功能群特征的影响. 包秀霞,易津,廉勇,晓霞,包秀平. 2013

[14]荒漠草原区不同放牧方式对白绒山羊增重的影响. 殷国梅,薛艳林,赵和平,于斌,王伊拉图. 2013

[15]放牧方式对小针茅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包秀霞,廉勇,易津,张瑞霞. 2014

[16]再生水灌溉对白菜产量、品质及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 周新伟,沈明星,陆长婴,吴彤东,陈凤生,王海候,施林林. 2014

[17]含碳与含硫物料对内陆苏打盐化土的改良效果研究. 黄高鉴,王琼,张强,杨治平,王斌. 2020

[18]稻虾轮作模式下江汉平原土壤理化性状特征研究. 蔡晨,李谷,朱建强,彭亮,李继福,吴启侠. 2019

[19]库布齐沙地两种植被恢复类型根际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化学性质比较研究. 戴雅婷,侯向阳,闫志坚,吴洪新,解继红,张晓庆,高丽. 2016

[20]桉树-甘蔗复合经营土壤化学性状及酶活性研究. 刘宁,余雪标,林培群,谢玉萍.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