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海兰白鸡模型的建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伟

作者: 王伟;张雅春;邓瑞坡;李越;赵颖慧;陈洪岩;孟庆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禽流感;H5N1;海兰白鸡;致病性;感染模型

期刊名称: 中国畜牧兽医

ISSN: 1671-7236

年卷期: 2015 年 42 卷 03 期

页码: 690-69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建立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海兰白鸡模型,本研究选取1株鹅源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goose/guangdong/1/96(H5N1)(简称GD1/96),测定其对4周龄海兰白鸡的半数致死量。感染模型试验中,将30只4周龄海兰白鸡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5只直接感染,5只同居,试验组设置一个重复,将病毒液稀释至104.5EID50,滴鼻、点眼各0.1mL,对照组接种PBS,感染后24h放入同居鸡;感染后连续观察14d,记录死亡时间,每天采集咽喉拭子和泄殖腔拭子;感染组和同居组第3、5天各剖解3只鸡,采集气管、肺脏、脑、脾脏、肾脏和十二指肠,进行病毒分离;qRT-PCR法分析感染组和同居组第3、5天鸡肺组织中IFN-α和TNF-α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GD1/96株的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为10-8.167/0.1mL,对4周龄海兰白鸡的半数致死量为104.5 EID50。感染模型试验结果显示,以104.5 EID50的攻毒剂量感染海兰白鸡,感染组鸡在感染后8d全部死亡;在感染和同居3d后,各组鸡的咽喉拭子和泄殖腔拭子均可检测到病毒;感染和同居后第3、5天,各组鸡的6种组织中均可分离到高滴度的病毒;IFN-α和TNF-α在感染组和同居组的鸡肺脏组织中的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本试验建立了海兰白鸡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模型,为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致病机理及表达抗流感基因转基因鸡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分类号: S858.31

  • 相关文献

[1]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种毒Re-6株的生物学特性及免疫原性研究. 曾显营,田国彬,冯华朋,邓国华,施建忠,张盼涛,苏文,杨婧,刘景利,徐佳,陈化兰. 2012

[2]禽流感变异株灭活疫苗(H5N1;Re-4株)对鸡、鸭和鹅的免疫效果研究. 曾显营,钟功勋,李雁冰,施建忠,姜永萍,王彦妮,万晓鹏,毛胜刚,田国彬,陈化兰. 2010

[3]禽流感H5、H9二价灭活疫苗(H5N1Re-1株;H9N2Re-2株)研究及应用. 田国彬,李雁冰,施建忠,冯菊艳,孙项南,礼源,于康震,陈化兰. 2005

[4]H5N1亚型重组禽流感灭活疫苗种毒Re-6株的生物学特性及免疫原性研究. 曾显营,田国彬,冯华朋,邓国华,施建忠,张盼涛,苏文,杨婧,刘景利,徐佳,陈化兰. 2012

[5]H5N1亚型禽流感变异株灭活疫苗种毒Re-4株的生物学特性及免疫原性研究. 田国彬,曾显营,钟功勋,姜永萍,李雁冰,施建忠,毛胜刚,冯菊艳,王君伟,陈化兰. 2009

[6]禽流感病毒H5N1变异株灭活疫苗(Re-4株)对鸡,鸭和鹅的免疫效果研究. 曾显营,钟功勋,李雁冰,施建忠,姜永萍,王彦妮,万晓鹏,毛胜刚,田国彬,陈化兰. 2010

[7]高效安全禽流感H5N1亚型灭活疫苗种毒株Re1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和免疫原性研究. 田国彬,李呈军,李雁冰,施建忠,冯菊艳,于康震,陈化兰. 2004

[8]禽流感病毒H5N1变异株灭活疫苗(Re-4株)对鸡、鸭和鹅的免疫效果研究. 曾显营,钟功勋,李雁冰,施建忠,姜永萍,王彦妮,万晓鹏,毛胜刚,田国彬,陈化兰. 2010

[9]不同类型H5亚型禽流感疫苗的免疫保护效力比较研究. 赵双成,柳金雄,陈普成,曾显营,葛金英. 2014

[10]金黄色葡萄球菌乳腺感染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张宝君,崔京春,张献,钱爱东,童光志,胡东良,中根明夫,王全凯. 2009

[11]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JZ06-8株犊牛感染模型的建立. 李海涛,苗利光,朱言柱,肖佳美,刘艳环. 2015

[12]菪可轮蒲水煎液对多杀性巴氏杆菌体内外抑菌活性研究. 高艳,郝宝成,吴金措姆,格桑卓嘎,班旦,四郎玉珍,邢小勇,梁云,杨志伟,王兰芳,胡永浩,梁剑平,拉巴次旦. 2019

[13]牛冠状病毒感染新生犊牛肺上皮细胞模型的建立. 陈秋会,蒋珊珊,高萌萌,夏立勇,张国华,任亚超,周玉龙. 2024

[14]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低剂量感染小鼠发病模型的建立. 李旭勇,郭晶,施建忠,李雁冰,陈化兰. 2011

[15]绵羊肺炎支原体小鼠感染模型的建立. 杜改梅,王月,茅慧华,雷卫强,储岳峰,刘茂军. 2024

[16]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2/JZ05-2毒株牛感染模型建立. 冯卓,刘艳环,朱言柱,李海涛,钟宏鹏,王坤,张润祥,苗利光. 2013

[17]绵羊附红细胞体人工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 高娃,罗晓平,耿万恒,凤英,刘威,詹树柏. 2014

[18]四带无须鲃透明品系的海分枝杆菌感染模型. 王芳,刘春,姜兰,冯永永,李凯彬. 2017

[19]滑液囊支原体不同感染途径的致病力比较. 侯博,王晨燕,邵国青. 2021

[20]以斑马鱼为模式动物的病原微生物感染模型的研究进展. 王燕,陈立志,刘晓颖,冯二凯,姚志利.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