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B1和ZEN对Hep G2细胞体外联合毒性效应及机制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任亚林

作者: 任亚林;李耘;吴静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高内涵筛选;肝联合毒性效应;CI模型

期刊名称: 生物技术通报

ISSN: 1002-5464

年卷期: 2018 年 011 期

页码: 160-16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基于HepG2肝癌细胞,从关键凋亡基因、早期损伤指标及细胞凋亡等方面研究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和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联合肝毒性效应并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1-10μg/mL的AFB1和ZEN复合作用于细胞主要表现为协同联合效应,同时随着浓度升高,由弱拮抗效应逐步转变为增毒效应直至强协同效应;早期凋亡指针ROS随暴露时间延长升高,而GSH和MMP水平则呈现逐步下降趋势,同时0-3 h变化最为显著;随时间延长,Bax/Caspase-3表达量的比值升高,CYP1A2、CYP3A4和CYP2A6总体趋势均下调,但随时间延长该趋势更为显著;AFB1和ZEN诱导细胞联合肝毒性通过Bax,Caspase-3以及CYP450等基因互动调控实现.

分类号: R99

  • 相关文献

[1]AFB1和ZEN对Hep G2细胞体外联合毒性效应及机制研究. 任亚林,李耘,吴静. 2018

[2]肥育猪浓缩料中霉菌总数及霉菌毒素含量变化的研究. 姜翠翠,王昌禄,王文杰,穆淑琴,潘振亮. 2008

[3]一株同时降解玉米赤霉烯酮和黄曲霉毒素B1的谷氨酸棒状杆菌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唐彧,张琼琼,郭永鹏,郑雅文,赵丽红. 2019

[4]比较几种吸附剂对3种霉菌毒素体外吸附脱毒效果的研究. 王金全,丁建莉,娜仁花. 2014

[5]比较几种吸附剂对3种霉菌毒素体外吸附脱毒效果的研究. 王金全,丁建莉,娜仁花,吕春生. 2013

[6]蒙脱石和凹凸棒石对霉菌毒素吸附性能的研究. 梁晓维,李发弟,张军民,马悦培,赵青余,高红亮. 2014

[7]黄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在肉鸡体内残留及消解规律的研究. 王平,王涛,胡骁飞,王全亮,彭峰,杨小进,尹清强. 2021

[8]HPLC测定啤酒酵母β-D-葡聚糖吸附玉米赤霉烯酮(ZEA)的含量. 张丽霞,周剑忠,黄开红,徐学明,李莹,单成俊,王英. 2009

[9]小麦及其制品加工过程主要真菌毒素含量的变化. 李娜,孙辉,唐朝晖,段晓亮,方秀利. 2014

[10]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生物降解. 计成. 2014

[11]抽样调查北京地区猪场饲料及饲料原料玉米赤霉烯酮污染状况. 雷元培,马秋刚,谢实勇,赵丽红,范彧,李笑樱,王梁,谯仕彦,云鹏,计成. 2012

[12]一株苯酚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相关降解特性. 陈禹竹,唐琦勇,顾美英,朱静,刘晓静,崔卫东,张志东. 2019

[13]持续发病猪场的饲料霉菌毒素的检测和分析. 唐万勇,侯博,丁文格,朱秀高,石勇耀,蒋文明,程福生,熊剑锋,陆军,刘志滨. 2017

[14]玉米赤霉烯酮对蛋鸡生产性能、血液指标和生殖激素水平的影响. 凌阿茹,郭晋丽,郭文博,杨俊花,赵志辉. 2019

[15]玉米赤霉烯酮降解酶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表达及其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王相生,孙亚宁,阮崇美,张全伟,张勇,胡骁飞. 2017

[16]玉米赤霉烯酮对母猪繁殖性能和胎盘免疫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王相生,孙亚宁,阮崇美,张全伟,张勇,胡骁飞. 2017

[17]木贼镰孢基因功能注释及比较基因组学分析. 李雪萍,许世洋,范雨轩,汪学苗,张怡忻,李敏权. 2021

[18]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对奶牛健康和生鲜乳质量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郭闪闪,杨红建,王娉,陈颖. 2014

[19]褪黑素抑制玉米赤霉烯酮诱导的猪卵巢颗粒细胞凋亡. 周佳伟,吴俊静,乔木,王孝忠,刘贵生,梅书棋,彭先文. 2020

[20]霉菌毒素单独或联合暴露对睾丸间质细胞毒性作用研究进展. 凌阿茹,孙玲伟,孙诗谣,戴建军,张德福,杨俊花,赵志辉.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