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选择创新高蛋白质含量大豆种质资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董全中

作者: 董全中;杨兴勇;张勇;薛红;张明明;李微微;李文霞;宁海龙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蛋白质;产量;百粒重;中间材料;超亲遗传

期刊名称: 大豆科学

ISSN: 1000-9841

年卷期: 2015 年 34 卷 06 期

页码: 927-93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蛋白质含量较高的D95-753-754、克辐9807-2、黑生101、克辐05-1480为亲本材料,在田间先以产量性状、农艺性状为主要指标优先择优,在室内再以蛋白质含量为指标进行二次择优的选择方法,主要经过三轮杂交、选择和鉴定,逐轮进行蛋白质含量、熟期、百粒重等农艺、产量、品质性状的协同优化,实现了这些性状的同步改良;各轮次育成的品系蛋白质含量不断提高,与主栽品种的产量差距不断缩小,提高了育成的新种质克交11-1615和克交11-1669的育种利用价值。在研究的过程中,坚持不同育种方法获得的中间材料和每一轮次杂交优选出的中间材料的持续利用,聚合了不同来源亲本高蛋白基因;利用基因的加性效应,部分组合实现了超亲遗传。创新了高蛋白育种方法和选择策略。选育出了生育日数115 d(克山)、蛋白质含量46.5%(高于多个亲本)、百粒重19 g大豆新品种质克交11-1615和生育日数105 d(克山)、蛋白质含量44.5%、百粒重20 g的大豆新种质克交11-1669。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大豆蛋白及百粒重QTL研究进展. 潘文婧,王金星,王乔,孙亚男,高陆思,曲梦楠,张维耀,付春旭,姜世波,姜成喜,付亚书,景玉良. 2022

[2]玉米杂交种间种增产效应的研究. 党久占,吕志敏,张玉金,米志恒,阎礼,孙相春,贺军. 2014

[3]授粉方式与蜂群群势对杂交大豆授粉效果的影响. 武文卿,申晋山,马卫华,宋怀磊,宋卓琴,张旭凤,邵有全. 2016

[4]秋播蚕豆产量构成因子的初步分析. 周斌,欧阳裕元,张丽亚. 2015

[5]贵州省高山组不同玉米品种生产试验. 宋成孝,舒中兵,王进,陈德飞,沈光琴,郑雪梅,罗湄宏. 2023

[6]抗线大豆品种生育期结构与百粒重、产量间的相关研究. 杜志强. 2013

[7]玉米杂交种产量与其构成因素关系. 王金君,张丽颖. 2004

[8]毛木耳优良杂交菌株的选育. 姚方杰,孙文娟,鲁丽鑫,王鹏,陆甲,张友民. 2020

[9]不同杂交组合与选择方法对大豆抗花叶病选育效果的比较. 祝其昌,张秋荣,宣亚南. 1990

[10]小麦远缘杂交中间材料利用的体会. 裴自友,温辉芹. 1994

[11]大豆优良基因聚合品系合交9694F_5的选育及创新利用. 李灿东,郭泰,王志新,郑伟,张振宇,郭美玲,吴秀红. 2014

[12]优质高产小麦-小麦44. . 2005

[13]常规肥料组合对高油夏大豆品种品质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徐海风,杨加银,徐海斌. 2010

[14]杏鲍菇产量与培养料养分含量的关系. 谈峰,张健,王莹,李敏,李玉娟,许建明. 2016

[15]播期对高蛋白大豆籽粒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杜佳兴,刘婧琦,盖志佳,蔡丽君,顿国强,张敬涛. 2019

[16]钼肥施用模式对花生农艺性状、产量及蛋白质的影响. 姚健,戴爱梅,杨稚娟,万蓉,马明武,张振天,杜保江,龚光炎. 2015

[17]强筋小麦济麦20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刘清瑞,赵俊坤,牛新章,杨卫生,刘光武,赵广才,常旭虹. 2008

[18]SODm尿素对水稻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王旭,王傲雪,周宝库,赵绘,高中超. 2013

[19]不同肥料组合对高油大豆绥农20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姜成喜. 2004

[20]不同采收期对核桃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于秋香,李扬,白仲奎,王学军,刘勇.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