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小食心虫合成性外激素的诱蛾活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尹纯寿

作者: 尹纯寿;张忆青;李爱华;刘秀芳

作者机构:

期刊名称: 山东果树

ISSN: 1002-2910

年卷期: 1983 年 02 期

页码: 6-10

摘要: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江苏金坛昆虫激素研究所提供桃小食心虫性外激素;泰安、淄博等测报点参加部分工作,一并感谢。 桃小食心虫性外激素由顺-7-廿烯酮-11[A]、顺-7-十九烯酮-11[B]组成。经生物活性鉴定,A:B配比100:5活性最高。本试验从1979年起,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提供的橡胶瓶塞诱芯和A、B原油;江苏金坛昆虫激素研究所提供的聚乙烯管和乳胶管诱芯,对桃小食心虫性外激素的配比、载体、剂量和诱捕器在果园内悬挂的高度等作了诱蛾活性试验,为桃小食心虫性外激素应用研究提供依据,现将研究结果叙述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最佳配比诱蛾活性试验 1.在不同配比诱蛾活性研究的基础上,选用A: B配比100: 0、 95: 5、 90:10三种配比、剂量为500微克诱芯,制成口径16厘米水碗诱捕器,采用拉丁方排列挂在本所院内,傍晚在每个诱捕器同侧释放等量未交配雄成虫,次日晨统计三种配比回收雄蛾数。 2.根据桃小食心虫雄成虫性反应的时辰节律,将桃小食心虫性外激素A、 B原油,分别用丙酮配制成100:o、10o:5、100:m、95:5、95:5、95。ic go:o、90。5”90。10三组配比。用羽化后两天未交配雄成虫l—2头,接入两端有纱网的测定管内(测定管一端纱网上开一直径1.5厘米圆孔,供接入成虫和插入测定诱芯),测定当天傍晚用微量注射器吸取10微克,滴在直径1.5厘米的滤纸片上,待丙酮挥发后,插入指形管置冰箱内保存。凌晨O:30一1:00将滤纸片诱芯插入测定管内,观察三分种内雄成虫出现振翅、抱握器外仲等交配反应动作的雄成虫,测定过雄成虫不再作第二次测定。 二、不同载体诱蛾活性比较试验 供试载体有聚乙烯管、乳胶管和橡胶瓶塞三种。配比95:5,剂量500微克,在同一果园,各设5个水碗诱捕器,统计日平均诱蛾量。 三、不同剂量诱蛾活性试验 不同剂量诱蛾活性试验,用橡胶瓶塞载体,配比95: 5,不同剂量有500微克、 1000微克、2500微克、5000微克、10000微克诱芯,制成口径16厘米水碗诱捕器,挂在离地百1.5米的树枝上,统计日平均诱蛾量。’ 四、诱捕’器的传度和诱捕量 用A。B配比95 is橡胶瓶塞载体、剂量sde#克诱芯,制成口径16厘米水碗诱捕器. 选树高3米左右苹果园,在冠高1.5米、2.5米处;材高4米左右苹果园,在树清1.5来、-2.5米、3.’5米处;树高5来左右苹果园,在冠高1.5米、12.5米、3.5米、4.5米处各挂诱捕器1个,统计日平均诱蛾量。 五、诱芯和活雌诱蛾量的比较试验 在20 XZo米枣园内,设口径3o厘米诱捕水盆2个。一个放配比95:5、剂量50o微克、.橡胶瓶塞诱芯一个。另一个水盆放未交配活雌2头、隔日傍晚在枣园四周放未交配雄蛾10—70头,次日晨统计两个水盆诱蛾数. 试验结果 一、最佳诱蛾配比 1.释放回收结果: 在以往试验的基础上,1982年用诱蛾活性较高的A:B配比95:5、go。ic和100:o,从7月2日至23日进行了释放回收试验,结果表明,A:B配比95:5回收蛾量最多,回收雄蛾6o头,A:B配比gO:ic和ic0:o回收蛾量接近,分别为41头和42头。同1979年释放回收结果一致,95:5诱蛾活性最高. 2.日问诱蛾结果: 在1979年试验的基础上,1980年将诱蛾活性较高的95:5、go:D、so:Zo,采用拉丁方排列,组成三组,每种配比重复9次。三种酷比累计诱蛾量分别为:89头、74头、,68头,和释放回收结果一致。详见表1.但从三个组每种配比的诱蛾量看,并非都是95: 5诱蛾最多,说明A: B配比90: 10和80: 20也有较高的诱蛾活性。 3.雄成虫的性反应率:为了取得最佳人:B配比,用三组A:B配比95:5接近的诱芯,测定了雄成虫的性反应率,结果见表2。 (l)雄成虫反应率最高的配比是95: 5、 95:10和100: 5、反应率分别为87.5畅、84.4项、so.4畅,把A:B配比10O:5和90:5换算为百分比,10O:5是95.2:4.8,的:5是94.7:5.3.都是和95:5非常接近的配比,也都是雄成上反应率分行配比. (2)纯人(10o:o、95:o、go:o)的雄成虫反应率低于10o:5、95:5和go:5,高于!co:ic、95:ic和go:ic,反应率分别为7巳3啦、86.7$和7o.5啦.看不出随A的成分增减,反应率有规律的变化. (S)10o:ic、95:ic和go:ic的雄成虫反应率较低,表明B的成分增加,雄成虫的反应率降低. 二、不同载体诱蛾活性比较 !.诱蛾量的比较:同一配比,相同剂量、不同载体诱芯的诱蛾结果表明,聚乙烯管诱芯诱蛾最多,日平均诱蛾量为0.50头。其次是橡胶瓶塞诱芯,日平均诱蛾量为0.32头.、乳胶管诱芯诱蛾量最少,日平均诱蛾为0.16头。聚乙烯诱芯的诱蛾量是橡胶瓶塞诱芯诱蛾量的1.6倍,是乳胶管诱芯诱蛾量的3.1倍(详见表3)。聚乙烯管诱芯是目前国内桃小食心虫性外激素最好的载体。 S.诱蛾期的比较:5#诱芯田问60天诱蛾结果表明,诱芯挂出后10—20夭,乳胶管城芯诱蛾量最多,旬平均诱蛾量分别为21头和4.6头。同期聚乙烯管诱芯诱蛾量仅有0.8头和2.8头。橡胶瓶塞诱芯诱蛾量1.4头和2.5头。随着诱芯挂出时问的延长,乳胶管诱芯诱蛾量显著减少,6月下旬,诱芯挂出后30天,乳胶管诱芯旬平均诱蛾量下降为2.0头,而聚乙烯管和橡胶瓶塞诱芯,分别上升为8.4头和5头。说明乳胶管诱芯诱蛾活性减退。7月上旬成虫羽化盛斯聚乙烯管诱芯旬平均诱蛾量高达24.2头。橡胶瓶塞诱芯也上升为15.7头,而乳胶管诱芯旬平均诱蛾量仅有1.5头。随着田问成虫数量的减少,三种诱芯诱蛾量也逐渐下降,至7月下旬,聚乙烯管诱芯旬平均诱蛾仍保持最高,橡胶瓶塞诱芯次之、乳胶管诱芯最低。 三、不同剂量诱蛾活性 同一配比、相同载体、不同剂量诱蛾试验田间排列见图(略),为排除日问“一”字排列两侧诱蛾百大的缺点,500微克和10000微克各设两个诱捕器,均记录每日诱蛾数,统计日平均诱蛾量(结果见表4)。 1.两侧诱捕器不统计在内,500微克诱蛾量最低,日平均诱蛾量仅有1.4头,1000微克日平均诱蛾量为2.2头,比500微克日平均高。6倍。2506微克B平均诱蛾量同1000微克.5000微克诱蛾量略高,日平均诱蛾量为2.4头,比2500微克日平均诱蛾量提高0.1倍.10000微克诱蛾量最高,日平均诱蛾2.9头,比5000微克日平均诱蛾量提高o.2培。基本可以看出,随着剂量的增加,诱蛾量逐渐增多。从B平均诱蛾量提高倍数看,1000微克比500微克提高0.6倍,5000微克至10000微克日平均诱蛾量提高倍数不大。 2.两组四次重复诱蛾试验均表明,两侧诱蛾量最高,500微克和10Q00微克日平均诱蛾量分别为4.0和4.7头,10000微克比500微克剂量增加了20倍,诱蛾量并没有明显的上升,日平均诱蛾仅提高了0.2倍。 四、诱捕器的高度和诱蛾量的关系 树高3米和生米的革来园,诱捕器高2.5米诱蛾量最多,分别占总诱蛾量的72.2%和52.gqo。树高5米左右苹果.园,_诱捕器高3.5米诱蛾量最多,占总诱蛾量的45.6qo。 三种不同树高苹果园。诱蛾量最多点均在树冠中上部。 五、500微克诱芯和未交配雌成虫诱蛾量的比较 .从6月22日至7月3日共用未交配雌成虫26头,诱到雄成虫5头。500微克诱芯未曾更换,共诱到雄成虫62头。是未交配雌成虫诱蛾量的12.4倍。表明在田问5 00微克水盆诱捕器的诱蛾活性,明显大于未交配雌成虫对雄成虫的竞争能力。 小结和讨论 批小食心虫性外激素由顺一7一开烯丙酮一!1( A)和顺一7一十九烯酮一! 1( B)构成,A:B配比以No。5诱蛾活性最强。本试验经释放回收、日问诱蛾和对雄成虫性反应率测定,认为uo:0、95。5、gO:O都有较高的诱蛾活性,但以95:5诱蛾活性最佳。 稳定而又具有一定释放量的载体,是田问诱蛾活性高的重要条件.国内桃小性外激素常见载体有聚乙烯管、橡胶和乳胶管。经田间60天诱蛾比较试验,聚乙烯管诱芯日平均诱蛾量最多,是诱捕防治的较好载体;但在夜 IN 0—2时气温低于17—20” C后,诱蛾活性不及乳胶管和橡胶瓶塞诱芯。有待改进。乳胶管诱芯20天后诱蛾活性锐减,也不易选用。橡胶瓶塞诱芯始终保持较高而又稳定的诱蛾活性,但总诱蛾量低于聚乙烯管诱芯,作为一种测报载体剂型是理想的。 关于诱芯的剂量,从同一配比(95。5),相同载体(橡胶瓶塞>,不同剂量诱,蛾结果看,10000微克诱蛾活性最高,但从比较不同剂量日平均诱蛾量增长倍数看,1000微克比500微克增长0.6倍,1.0000微克比5000微克日平均诱蛾量仅增长0.2倍,剂量越大,日平均诱蛾量增长倍数越小。另外在距离较远的试验区两侧10000微克比500微克的日平均诱蛾量也只增长了0.2倍,说明500—1000微克橡胶瓶塞诱芯有较高的诱蛾活性。另外从500微克诱芯和未交配雌成虫诱蛾量看,诱芯是活雌诱蛾量的 12. 4倍,也说明 500微克诱芯的诱蛾活性远远大于雌成虫求偶时释放量。桃小食心虫合成性外激素的诱蛾活性@尹纯寿$山东省果树研究所 @张忆青$山东省果树研究所 @李爱华$山东省果树研究所 @刘秀芳$山东省果树研究所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