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半同胞轮回选择法对‘运轮1号’相关性状的改良效果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党德宣
作者: 党德宣;陈朝辉;林何莺;董喜才;张相斌;李圳;苏东涛;李兆斌;解翠萍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运轮1号;群体;轮回选择;半同胞轮回选择;测验种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18 年 05 期
页码: 19-24
摘要: 为获取高配合力优良育种群体,对‘运轮1号’群体开展半同胞轮回选择改良。选择‘运轮1号’C4群体中优良单株自交,以‘昌7-2’为测验种配制对应的测交种,鉴定筛选20个优良单株,等量种子经混合授粉形成C_5群体。结果显示:C_5群体的株高、穗位、茎腐病率较C_4分别下降4 cm、2 cm和3.5%。群体内单株间产量配合力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预计C_5群体测交种产量增益为7.7%;与选择前相比,中选测交种穗位和茎腐病下降0.7 cm、6.3%,穗长、行粒数、出籽率、持绿度、株高、籽粒含水量分别增加0.1 cm、0.6粒、0.4%、0.3级、0.3 cm、0.2%,穗粗、穗行数、百粒重保持不变;除含水量和百粒重外,其余性状的变异系数呈下降趋势,且多数性状的变异系数仍然在10%以下。进一步改良需扩大群体,增加测验种数量,并加入新的种质;单株选择应严格控制株高、穗位及生育期。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运轮1号玉米群体轮回选择改良效果. 陈朝辉,王安乐,解翠萍,董喜才,党德宣,韦晋晋,赵晋鹏. 2014
[2]高淀粉甘薯轮回选择群体主要农艺性状遗传改良效果研究. 李育明,何素兰,黄迎冬. 2007
[3]轮回选择对豫综5号玉米群体产量性状配合力的改良效果. 库丽霞,孟庆雷,侯本军,李家富,刘海静,陈彦惠. 2012
[4]小麦不同世代群体轮回选择效应(英文). 王新望,赖菁茹,范濂,张汝斌. 1993
[5]JZA和JZB群体半同胞相互轮回选择的直接和相关选择进展. 檀国庆,刘兴贰,董桂芳,刘俊屏,刘显华. 1993
[6]玉米高频单倍体诱导系选育研究. 段民孝,刘新香,邢锦丰,张华生,王元东,宋伟,张雪原,杨海涛,张春原,吴珊珊,赵久然. 2020
[7]玉米新型诱导系测验种JL-H1的选育. 刘文国,路明,赵万庆,朱秀侠,王绍平,刘宏伟,岳尧海. 2015
[8]玉米测验种配合力效应及遗传参数分析. 李哲,王延波,石清琢,鹿英科. 1999
[9]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杂交玉米育种技术. 番兴明,陈洪梅. 1999
[10]甜菜品系一般配合力测验种红甜菜的选育. 王华忠,张文彬,倪洪涛,路运才,朱东顺. 2001
[11]水稻广亲和性的测验种分析. 李和标. 1990
[12]论杂种优势利用的循环育种策略. 张世煌. 2006
[13]提高水稻杂种优势水平的可能途径. . 2000
[14]一般配合力测定在构建矮败小麦耐盐轮选群体中的应用. 李强,李筠,任立凯,王龙,孙中伟. 2012
[15]轮回选择对玉米沈综(C_0、FC_2)群体的产量组成性状的遗传改良效果研究. 姚占军,杨小平,赵延明. 2001
[16]利用Ta_1不育基因进行抗小麦赤霉病的轮回选择育种. 沈秋泉,俞申平,徐忆中,陈世明,杨建明. 1993
[17]矮败小麦轮回选择技术在小麦赤霉病抗性育种上的应用研究. 孙中伟,樊继伟,王康君,李强,郭明明,张广旭,陈凤. 2018
[18]吉甜201甜菜新品种选育. 方清,邹世亨,张玉琴. 1991
[19]连云港地区矮败小麦利用与研究进展. 李强,王龙,浦汉春,任立凯,孙中伟,李筠. 2012
[20]矮败轮回选择工具创新小麦种质资源的应用研究. 李强,李筠,任立凯,孙中伟,浦汉春.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关于做好湖北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几点思考
作者:陈朝辉;任文海;吴萃芸;赵越;李启铭;刘成帅
关键词: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湖北省
-
农地流转的诱因及其农户福利效应研究——以山西省忻州市为例
作者:张振宇;李建军;赵劲松;王瑞;李兆斌
关键词:农地流转;农户福利;健康;环境;社会交往
-
椭圆绿皮无籽西瓜新品种'晋绿无籽3号'的选育
作者:郝科星;苏东涛;侯东颖;李晋陵;张曼;侯富恩;张涛
关键词:无籽西瓜;三倍体;新品种;'晋绿无籽3号'
-
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要充分尊重农村特点
作者:苏东涛;李治国;吕凯;韩伟宏;李兆斌
关键词:乡村治理;构建体系;农村特点
-
蛹期日高温对小菜蛾后续发育的延迟影响
作者:邢鲲;张伟;党德宣;赵飞
关键词:小菜蛾;日高温;持续时间;延迟作用
-
山西省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变化趋势及分布特征
作者:吕凯;苏东涛
关键词:秸秆;变化;分布;山西省
-
西瓜新品种黑金2号的选育
作者:王铭;张涛;杨晋明;侯富恩;苏东涛;郝科星
关键词:西瓜;黑金2号;一代杂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