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幼鱼人工繁殖群体与自然繁殖群体鼻孔及骨板差异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章龙珍

作者: 章龙珍;庄平;张涛;赵峰;刘鉴毅;王妤;宋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中华鲟幼鱼;鼻孔;骨板棘长;鉴别

期刊名称: 海洋渔业

ISSN: 1004-2490

年卷期: 2018 年 05 期

页码: 560-56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对长江口误捕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幼鱼和人工繁殖培育中华鲟幼鱼骨板和鼻孔的形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2004-2006年3年间,长江口误捕中华鲟幼鱼鼻孔形态未发生变化即双鼻孔(左边和右边鼻孔均为两个鼻孔)平均数占总数的93. 5%,鼻孔形态发生变化即单鼻孔(左边一个、右边两个,或左边两个、右边一个,或左边和右边均为一个)平均数只占总数的6. 5%;人工繁殖培育的中华鲟幼鱼鼻孔形态未发生变化的平均数占总数的16. 8%,鼻孔形态发生变化的平均数占总数的83. 2%。与2012、2015年长江口误捕中华鲟幼鱼对比发现,2012、2015年,长江口误捕中华鲟幼鱼鼻孔形态未发生变化的平均数占98. 5%,而发生变化的平均数占1. 5%。结果表明,人工繁殖培育的中华鲟幼鱼群体鼻孔形态发生变化的数量远远高于自然繁殖群体。骨板比较显示:自然繁殖中华鲟幼鱼的锋利,人工繁殖培育的钝;自然繁殖中华鲟幼鱼背骨板棘长平均0. 37 mm,侧骨板棘长平均0. 28 mm,腹骨板棘长平均0. 14 mm;人工培育幼鱼的背骨板棘长平均0. 09 mm,侧骨板棘长平均0. 20 mm,腹骨板棘长平均0. 01 mm。自然繁殖幼鱼与人工培育幼鱼侧骨板棘长有显著性差异(P <0. 05),背骨板和腹骨板棘长有极显著性差异(P <0. 01)。通过对中华鲟幼鱼鼻孔的形态变化和骨板棘长的比较,可对长江口误捕中华鲟幼鱼中自然繁殖群体和人工增殖放流的群体进行鉴别,对增殖放流效果进行评估。

分类号: S917.4

  • 相关文献

[1]铜对中华鲟幼鱼的急性毒性及对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姚志峰,章龙珍,庄平,黄晓荣,颜世伟. 2010

[2]长江口中华鲟幼鱼血液水分、渗透压及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 赵峰,张涛,侯俊利,刘鉴毅,章龙珍,庄平. 2013

[3]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底栖动物. 张凤英,庄平,徐兆礼,王云龙,朱江兴. 2007

[4]长江口中华鲟幼鱼的食物组成及摄食习性. 罗刚,庄平,章龙珍,张涛,刘健. 2008

[5]铜暴露对中华鲟幼鱼的生长、消化酶活性和组织中铜积累的影响. 章龙珍,姚志峰,庄平,赵峰,冯广朋,王妤,刘健. 2012

[6]水体中铜对中华鲟幼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章龙珍,姚志峰,庄平,黄晓荣,赵峰,王妤. 2011

[7]氯化胆碱对中华鲟幼鱼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刘伟,文华,周俊,罗晓松. 2007

[8]转食不同饵料对野生中华鲟幼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庄平,宋超,章龙珍,刘健,罗刚. 2009

[9]中华鲟幼鱼饵料生物及人工饲料的蛋白质和脂肪酸营养价值评价. 庄平,宋超,章龙珍,冯琳. 2009

[10]仔猪轮状病毒感染与鉴别诊断. 肖芳萍,张晓辉,周升富. 2013

[11]欧洲鳗与日本鳗的同工酶鉴别研究. 龙华,邓怀,邹世平. 2000

[12]桃树3种叶片穿孔病的比较鉴别与防治. 吴秀刚,吴康云. 2007

[13]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技术鉴别辐照超微三七粉. 孟兰贞,张娟,李俊杰,徐远方,李文革. 2017

[14]利用特征氨基酸组分分析与显微观察鉴别掺假鱼粉. 徐洁,钱爱萍,陈体强,饶秋华. 2004

[15]黄芪及其伪品的鉴别比较. 张小冬,刘颖,张军生. 2018

[16]短吻红舌鳎鱼卵、仔鱼的DNA条形码和形态学鉴定. 周晓梦,郭书新,宋娜,张秀梅. 2017

[17]川贝母物种特异性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 王成,常志远,兰青阔,赵新,兰璞. 2018

[18]中药材木瓜辩析. 娄予强,黄健,马凯,陆自芹. 2008

[19]鹿鞭的药理作用及其感官真伪鉴别. 肖家美,王峰,李红. 2010

[20]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的转基因与非转基因棉花种子鉴别. 沈晓晨,李斌,李霞,龙园.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