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孔草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孙建华

作者: 孙建华;王钦

作者机构: 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730020,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730020

关键词: 微孔草种子;萌发;休眠

期刊名称: 草地学报

ISSN: 1007-0435

年卷期: 1998 年 6 卷 01 期

页码: 26-32

摘要: 本文探讨温度、预冷处理以及逆境条件对微孔草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孔草种子具有12个月左右的后熟期,自然贮藏后再经预冷处理方能完成后熟破除休眠。在相同温度(20℃)下,贮藏12个月后的种子(1996年收)发芽率比收获当时高41%,在15/25℃条件下预冷处理后发芽率可达72%。其萌发最适温度及预处理在预冷(5℃,5天)和20℃恒温或15/25℃变温条件下,1994、1995年种子的平均发芽势分别为61%和71%、发芽率分别为72%和79%、苗长(4.6mm和4.6mm)及活力指数(169.0和175.6)皆显著高于其它处理(P<0.01)。发芽试验初次和本次计数时间分别以第4天和第8天为宜。微孔草种子较耐高温,不耐盐碱。与1994年的种子相比,1995年的种子抗逆性较强,各项指标下降幅度小,且在老化试验中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在人工栽培条件下1995和1996年收获种子的千粒重极显著高于野生(1994年采集)种子,平均千粒重为1.515g。

分类号: S54

  • 相关文献

[1]2种雀稗属牧草种子休眠机理及其破除方法研究. 王文娟,赵丽丽,王普昶,陈超. 2017

[2]种子(拟南芥)休眠与萌发的调控机制. 钟理,张莉,杨春燕,李辰琼,吴佳海. 2014

[3]影响烟草种子萌发的理化因素研究. 肖杨,陈雁,董华林. 2008

[4]赤霉素及机械处理的相互作用对破除Sandersonia aurantiaca种子休眠的研究. 邹琇莹,David W FOUNTAIN,Ed RMORGAN. 2003

[5]温度及预处理对苏丹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余玲,王彦荣,孙建华. 1991

[6]羊草种子休眠和萌发的激素调控研究. 黄晓辉,胡小文,徐宗海,王彦荣. 2013

[7]野大麦种子萌发条件及抗逆性研究. 余玲,王彦荣,孙建华. 1999

[8]生长素代谢与信号转导及其调控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分子机制. 宋松泉,刘军,唐翠芳,张文虎,徐恒恒,张琪,高家东. 2020

[9]刺萼龙葵种子休眠和萌发特性研究进展. 魏守辉,张朝贤,黄红娟,崔海兰,李香菊,王金信. 2011

[10]外来恶性杂草假高粱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张朝贤,黎春花,刘延,黄红娟,孟庆会,李香菊. 2008

[11]外来恶性杂草假高梁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张朝贤,黎春花,刘延,黄红娟,孟庆会,李香菊. 2008

[12]猕猴桃种子休眠解除影响因素研究. 韩美丽,马跃峰,覃建林. 2014

[13]脱落酸代谢与信号传递及其调控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分子机制. 宋松泉,刘军,徐恒恒,刘旭,黄荟. 2020

[14]白花鸭跖草生物学特性. 张武,李宝华,吴俊彦,李红鹏,李艳杰,项鹏. 2015

[15]两种结缕草种子休眠及萌发特性. 赵昕,李玉霖,张立新. 2003

[16]反枝苋种子休眠解除方法研究. 马艳,奚建平,姜伟丽,马亚杰,李希风. 2011

[17]中国菟丝子种子休眠解除方法研究. 陆荣生,马跃峰,韩美丽,覃建林. 2013

[18]6种北京山区野生苔草种子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罗弦,潘远智,杨学军,滕文军,刘宗华,武菊英. 2009

[19]脱落酸与种子休眠. 孙果忠,肖世和. 2004

[20]低温层积处理对4种苔草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影响. 罗弦,潘远智,杨学军,武菊英,滕文军,范俊岗.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