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观35小麦丰产稳产性分析及增产途径探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孟祥海

作者: 孟祥海;陈秀敏;乔文臣;孙书娈;魏建伟;李丁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冬小麦;衡观35;丰产性;稳产性;产量构成因素;增产途径

期刊名称: 河北农业科学

ISSN: 1008-1631

年卷期: 2010 年 14 卷 03 期

页码: 1-4+7

摘要: 对衡观35小麦6 a计90点次的区试和示范的丰产稳产性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种植区域的增产途径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衡观35是1个矮秆大穗、抗病抗倒、高产广适型小麦品种,产量稳定在7 500~8 250 kg/hm2,并具有9 750~10 500 kg/hm2的产量潜力;(2)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区域的产量结构不同,黄淮南片麦区三因素顺序为千粒重>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冀中南麦区三因素顺序为穗粒数>千粒重>单位面积穗数;(3)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在黄淮南片冬麦区、冀中南冬麦区通径系数分别为0.761 3和0.539 8;(4)在保证630万~675万穗/hm2群体结构的基础上,黄淮南片麦区主攻千粒重,冀中南麦区重点增加穗粒数,可发挥该品种的最大丰产潜力。

分类号: S512.11

  • 相关文献

[1]特优559产量构成因素及丰产稳产性分析. 孙明法,姚立生,高恒广,顾来顺,何顺椹,严国红,唐红生. 1998

[2]苏棉10号丰产稳产性及其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刘水东,徐纪嘉,何林池. 1999

[3]特优559产量构成因素及丰产稳产性分析. 孙明法,姚立生,高恒广,顾来顺,何顺椹,严国红,唐红生. 1997

[4]苏棉18号丰产稳产性及其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刘水东,何林池,徐纪嘉,郝德荣. 2001

[5]黔油10号产量构成主丰产稳产性分析. 黄泽素,何采平. 1997

[6]小麦新品种云麦73丰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王志龙,乔祥梅,王志伟,程加省,杨金华,程耿,黄锦,于亚雄. 2018

[7]豫油4号产量构成因素及丰产稳产性分析. 文雁成,郭素青,田保明,张书芬,刘建民,王建平. 1997

[8]宁麦20丰产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姚金保,陆维忠,马鸿翔,周淼平,张旭,任丽娟. 2013

[9]小麦新品种云麦68丰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 黄锦,乔祥梅,程加省,王志伟,宁波,谭泽林,于亚雄. 2013

[10]宁麦18的产量表现及产量结构分析. 姚金保,马鸿翔,杨学明,周淼平,杨丹. 2015

[11]1996~1999年甘肃省冬小麦陇东片区试新品种(系)丰产、稳产性分析. 雍致明,李兴茂. 2000

[12]水旱兼用冬小麦新品种长麦6135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 宋秀珍,常云龙,连培红,刘彤,王国庆,王金花. 2012

[13]北疆冬小麦新品系丰产性和稳产性的非参数分析. 周安定,曹俊梅,吴新元,张新忠,芦静,李冬,黄天荣,高永红. 2010

[14]苏棉21号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及增产途径. 郝德荣,何林池,刘水东,周金凤,丛秀云. 2007

[15]棉花新品种苏棉29产量构成因素及增产途径. 高进,蔡立旺,潘群斌,施庆华,陈丽萌,王为,陈建平,王永慧. 2014

[16]小麦新品种衡观35温光特性研究. 乔文臣,陈秀敏,魏建伟,李丁,孙书娈,孟祥海. 2010

[17]春小麦新品系丰产性及增产途径分析. 崔国惠,叶君,吴晓华,王小兵,于美玲,付雅琼,李元清. 2018

[18]山西雨养小麦地膜栽培增产潜力与提升途径探讨. 席吉龙,段黎杰,张建诚. 2014

[19]芝麻新品种豫芝八号的选育. 卫文星,丁法元,卫双玲,张红. 1993

[20]部分鲜食辣椒品种2009年贵州区域试验. 姜虹,蓬贵华,苏丹,詹永发,王金洪.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