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方法对异色瓢虫防控辣椒桃蚜效果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天澍

作者: 张天澍;常晓丽;滕海媛;袁永达;王冬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异色瓢虫;生物防治;辣椒;桃蚜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

ISSN: 0529-1542

年卷期: 2018 年 006 期

页码: 210-21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讨在设施栽培条件下,释放异色瓢虫防治辣椒上桃蚜的防治条件及综合防治效果,本文研究了温室条件下,异色瓢虫不同释放密度和释放次数对桃蚜及烟粉虱种群动态、辣椒生长势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异色瓢虫高密度(0.31卡/m~2)释放两次对辣椒上桃蚜种群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低密度(0.25卡/m~2)释放3次和10%吡虫啉WP 450 g/hm~2处理的效果次之,而低密度(0.25卡/m~2)释放两次对辣椒上蚜虫的控制效果最差;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10%吡虫啉WP 450 g/hm~2处理的防效逐渐降低,而瓢虫高密度释放(处理Ⅱ)和低密度释放3次(处理Ⅲ)仍维持较高的防效,分别为90.04%和85.29%,显著高于药剂处理组;释放瓢虫的3个处理组的烟粉虱种群密度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显著低于药剂处理组;天敌释放组(处理Ⅱ和Ⅲ)和药剂处理组的植株生长势较好,叶片数和株高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天敌释放组(处理Ⅱ和Ⅲ)辣椒产量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本研究结果可为辣椒上蚜虫的生物防治提供依据.

分类号: S476.2%S436.418.2

  • 相关文献

[1]释放方法对异色瓢虫防控辣椒桃蚜效果的影响. 张天澍,常晓丽,滕海媛,袁永达,王冬生. 2018

[2]设施栽培条件下异色瓢虫对辣椒桃蚜防控效果研究. 赵战马,徐晞晟,池委洪,吕佳,蒲占湑. 2023

[3]温度对不同虫态异色瓢虫捕食桃蚜功能反应的影响. 张浩,王金彦,陈义娟,赵杰,周跃,蒋杰贤,季香云. 2023

[4]释放异色瓢虫对北京温室甜椒和圆茄上桃蚜的控害效果. 李姝,王甦,赵静,杨丽文,高希武,张帆. 2014

[5]2种桃树蚜虫和天敌异色瓢虫对桃树品种趋性初探. 张林林,李立涛,刘金利,焦蕊,许长新,贺丽敏,于丽辰. 2020

[6]桃蚜的空间分布型与异色瓢虫对桃蚜捕食功能的研究. 张安盛,冯建国,李照会,于毅,张思聪. 2002

[7]三种饲料对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的饲喂效果. 郭建英,万方浩. 2001

[8]小麦-玉米蚜-龟纹瓢虫载体植物系统的构建初探. 邓从双,李姝,王甦,张帆,庞虹. 2014

[9]中华甲虫蒲螨对桃蚜控制潜能的研究. 李立涛,贺丽敏,许长新,焦蕊,王英杰,郭勇,刘师源. 2022

[10]高温处理对两种瓢虫的影响及防治设施辣椒桃蚜效果评价. 伍兴隆,张景荣,宋占锋,刘玉珊,雍艳萍,李思翰,闫振鹏,杨明禄,蒲德强. 2025

[11]DNA条形码技术在桃蚜寄生蜂鉴定上的应用. 孙星星,陈永成,王凡,蒋颖洁,王凯,胡积祥,高波,李红阳,顾慧玲,张礼生. 2024

[12]蚜虫减量饲喂对异色瓢虫产卵特性的影响. 陈河竹,祝进,徐翔,雷敏,肖科军,彭应力,陆秋成,蔡鹏,房超,李跃建,蒲德强. 2023

[13]异色瓢虫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展. 王甦,张润志,张帆. 2007

[14]2种生物防治方法对瓜蚜的防治效果. 刘超,徐翔,伍兴隆,蔡鹏,房超,李跃建,蒲德强. 2021

[15]桑蓟马种群动态及异色瓢虫对其的捕食功能反应. 胡昌雄,杨伟克,刘增虎,李涛,李琼艳,范永慧,董占鹏. 2023

[16]异色瓢虫生物生态学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吴钰薇,郑林浩,高鹏,石文倩,王昱,康健,李启云,徐文静. 2022

[17]异色瓢虫对甜菜夜蛾和草地贪夜蛾的捕食潜能. 吴钰薇,郑林浩,高鹏,朱立贺,张国春,李飞武,夏蔚,徐文静. 2024

[18]莱氏绿僵菌与异色瓢虫协同增效防治蚜虫研究. 石娜,路杨,隋丽,王佳江,赵宇,李启云,张正坤. 2024

[19]辣椒种质资源对桃蚜的抗性鉴定初报. 陈青. 2003

[20]CMV通过影响效应因子MpC002的表达干预桃蚜种群增长的机制. 毛立杰,梁晓,刘迎,伍春玲,韩晓燕,陈青.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