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蔗糖培养和不同封口膜对非洲菊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廖飞雄
作者: 廖飞雄;李玲;姚翠娴;郭仲孝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组织培养;光自养生长;非洲菊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04 年 20 卷 04 期
页码: 211-214
摘要: 研究了培养基中有蔗糖与无糖、容器封口膜密封和带滤菌膜透气对非洲菊组培苗增殖、鲜重、干重和根系形成等的影响。生根培养阶段的非洲菊试管苗能生长在无蔗糖培养基上。用带滤菌膜可透气封口膜可以明显提高组培苗的鲜重增量和干重率,促进根系的形成和生长,提高在无糖培养下的苗的存活力和质量,延长组培苗的留瓶时间。透气状况的改善也可提高增殖培养的效率。结果表明组培苗具有一定光自养生长潜能,改进培养条件可提高培养效率和种苗质量。
分类号: S682.11
- 相关文献
[1]非洲菊的组织培养. 王海琴,冯先桔,李丽,罗君琴. 2005
[2]利用组织培养快繁非洲菊新品系. 邵小斌,赵统利,朱朋波,汤雪燕,孙明伟. 2016
[3]非洲菊组培快繁体系的简化及成本节约. 王海琴,罗君琴,李丽. 2006
[4]贵州非洲菊主栽品种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 李英,郑思乡. 2010
[5]非洲菊品种粉立新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罗福贤,郑思乡,石乐娟,李英. 2009
[6]TDZ在非洲菊组培快繁中的应用. 汤雪燕,赵统利,邵小斌,朱朋波,孙明伟,王江英,徐艳. 2015
[7]非洲菊幼花托离体培养研究. 王春彦,高年春,张效平,曹荣祥,邵和平,张宁宁. 2003
[8]非洲菊叶外植体组培中影响褐化因素及机理初探. 夏小环,王静,尹梅,陈志伟,陈善娜. 2006
[9]非洲菊单倍体移栽苗培育的关键技术. 单芹丽,汪国鲜,吴旻,吴丽芳,方洪兵,李绅崇,杨春梅. 2020
[10]非洲菊再生体系的建立. 黄丽云,李杰,陈雄庭,张秀娟. 2008
[11]非洲菊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黄丽云,陈雄庭. 2006
[12]非洲菊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杨光穗,谢振宇. 2003
[13]切花非洲菊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研究. 成晟,罗福来,钟定业,李智. 2016
[14]非洲菊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李娜,王平,吴志刚,张玉静. 2011
[15]非洲菊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杨波,康明. 2000
[16]多效唑在非洲菊组织培养中的应用. 席梦利,王节萍,章静娟,赵忠霞. 2000
[17]多效唑和三唑酮对非洲菊微繁的效应. 玛依拉·艾力,廖飞雄. 2004
[18]非洲菊组织培养的形态发生与快繁技术. 吕复兵,朱根发,廖飞雄,邹春萍,王碧青,李卫华. 2004
[19]LED光质对非洲菊组培苗增殖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孙翊,张永春,殷丽青,李青竹,杨柳燕,李心. 2017
[20]非洲菊组织培养快速繁殖. 黄燕芬,唐丽,孙林,彭刚.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于水解氨基酸-同位素稀释质谱法的酪蛋白磷酸肽特征肽段纯度定值研究
作者:徐琪;李玲;杨梦瑞;周剑;李付凯;李亮
关键词:酪蛋白磷酸肽;特征肽段;水解氨基酸同位素稀释质谱法;纯度;定值
-
浙东白鹅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现状
作者:刘毅;陈淑芳;李玲;王军亮
关键词:浙东白鹅;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
-
镇静剂地西泮在渔业环境及水产品中的研究概况
作者:郑皓洁;李玲;黄珂
关键词:地西泮;水产品;渔业环境;安全风险评估;检测技术
-
抗锈冬小麦品种在甘肃陇南越夏区条锈病防控中的作用
作者:曹世勤;贾秋珍;王万军;张文涛;白斌;李玲;张勃;孙振宇;黄瑾;张耀辉;骆惠生
关键词:条锈病;陇南越夏区;抗病品种;防控效果
-
机收作物含杂率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周思理;李玲;王系林;代叶;颜彬;刘海涛;何冯光;孙昌东
关键词:机收作物;含杂率;检测方法;智能技术
-
甘蔗收获机切割器入土切割深度监控系统设计与试验
作者:何冯光;陈自宏;邓干然;李腾辉;周思理;李国杰;崔振德;郑爽;李玲;覃双眉;王翔;杨少应;周德强
关键词:甘蔗收获机;切割器;监测;控制;入土深度
-
我国菠萝生产机械化技术发展概况
作者:倪燕妹;代叶;邓干然;覃金转;李玲;郑爽
关键词:机械化;种植;采收;田间管理;智能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