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寡日照条件下不同类型杂交稻品种的生态适应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敏

作者: 李敏;罗德强;江学海;周维佳;姬广梅;王学鸿;李树杏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生态适应性;产量;氮素;积累

期刊名称: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ISSN: 1008-9209

年卷期: 2016 年 42 卷 01 期

页码: 47-5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探讨杂交水稻品种的生态适应性,为超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合理选用提供依据。在低温寡日照生态区,以生态适应型品种(筑优606和黔优108)及生态敏感型品种(Y两优2号和Y两优302)为试验材料,比较研究了2种类型水稻品种的产量形成、氮素吸收与利用、根系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与生态适应型品种相比,生态敏感型品种的产量平均降低了13.8%,其中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分别降低了9.9%和15.5%;较生态适应型品种,生态敏感型品种在分蘖中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氮素积累量分别降低18.8%、10.8%和14.5%,氮肥吸收利用率降低了17.9%,生态敏感型品种在抽穗期的茎叶含氮量呈降低趋势,成熟期的茎叶含氮量及比例均呈增加趋势,氮素转运量和氮素转运率分别降低了24.6%和19.4%;生态敏感型水稻品种在抽穗抽穗期和成熟期根系伤流强度分别降低了8.8%和21.6%。籽粒库容充实差是低温寡日照地区杂交水稻品种适应性的主要产量特征,而生育中后期氮素营养积累少、转运率不高是影响产量的重要生理原因。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镉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黄冬芬,王志琴,刘立军,杨建昌. 2010

[2]超高产冬小麦对氮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 党红凯,李瑞奇,李雁鸣,孙亚辉,张馨文,刘梦星. 2013

[3]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氮素积累特性研究. 姚玉波,张树权,柴永山,马春梅,龚振平. 2021

[4]水肥一体化对小麦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张丽霞,杨永辉,尹钧,武继承,潘晓莹. 2021

[5]施肥水平对冬大麦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徐寿军,包海柱,张凤英,刘志萍,杨恒山,许如根,庄恒扬. 2012

[6]大豆氮素积累、分配与转移规律的研究. 王立刚,刘景辉,刘克礼,高聚林. 2004

[7]施氮对不同品种冬小麦氮素累积和运转的影响. 柴彦君,熊又升,黄丽,袁家富,徐祥玉,刘晔. 2010

[8]甜菜氮代谢的研究进展. 倪洪涛,孙元,黄雅曦. 2008

[9]不同播期条件下高产冬小麦品种氮素吸收利用及转运效率分析(英文). 李玮,乔玉强,杜世州,赵竹,陈欢. 2016

[10]农家肥在水稻生产上的肥效利用. 罗德强,周维佳,江学海,凌启鸿,王绍华,涂丹. 2009

[11]氮素穗肥对高温胁迫下水稻结实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段骅,傅亮,剧成欣,刘立军,杨建昌. 2013

[12]秸秆还田及氮肥调控对不同肥力白浆土氮素及水稻产量影响. 王秋菊,刘峰,迟凤琴,焦峰,张春峰,姜辉,李鹏绯,朱宝国. 2019

[13]秸秆还田及氮肥调控对不同肥力白浆土氮素及水稻产量影响. 王秋菊,刘峰,迟凤琴,焦峰,张春峰,姜辉,李鹏绯,朱宝国. 2019

[14]聚天门冬氨酸尿素对稻田田面水氮素浓度及产量的影响. 倪承凡,张富林,吴茂前,夏颖,张志毅,刘冬碧,范先鹏,熊桂云,马路,高立. 2020

[15]有机水溶肥对水稻干物质、氮素积累和转运的影响. 曹小闯,李烨锋,吴龙龙,朱春权,朱练峰,张均华,金千瑜. 2020

[16]秸秆还田形态和还田量对水稻氮素积累与转运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刘丽华,秦猛,翟玲霞,崔士泽,李瑞松,郑峻麒,王檄铭,李红宇,姚钦,林晓影,郑桂萍. 2023

[17]不同氮效率粳稻生育后期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 金磊,李霞,魏晓东,刘小龙,王才林,仲维功. 2013

[18]有机肥替代化肥氮对稻田田面水氮素浓度变化及产量的影响. 叶鑫,张鑫,隋世江. 2023

[19]施氮水平对不同水稻品种籽粒产量及米质的影响. 罗志祥,苏泽胜,施伏芝,阮新民. 2004

[20]侧深施氮对我国水稻产量和氮利用效率影响的整合分析. 胡洋,肖大康,李炫,李锦涛,胡仁,任科宇,侯俊,曹玉贤.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